酸菜加工廠的工資待遇跟沿海的工廠比起來,那肯定是不如的。
雖然嚴鑫沒有想過在老家也來做一個剝削勞動力的資本家,願意把更多的利潤回饋給本地村民,但這個行業屬於比較落後的產業,產品附加值低,能夠給出來的工資並不是很高。
高的時候能有2000多塊錢一個月,但是那會很累,那是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重體力勞動。
閒的時候沒什麼事做,那就只有千把塊錢了。
平均到每一個月,也就是1000多塊錢的樣子。
對村子裡面的貢獻在於,這些工作都不需要有什麼文化水平,就算是一個字都不認識,簡單的培訓幾天就可以了,能夠解決一些沒法出去打工的農民的就業問題,增加他們的收入。
而且,在本村工作,消費比較低,就平均一個月1000多塊錢的工資,一年能夠攢下來的錢也不會比他們那些在外面2000左右的打工者要少。
在家門口工作,也不用擔心受到別人的欺負。
閒的時候還可以幫家裡乾點農活。
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願意去大城市闖蕩,嚴鑫說出酸菜加工廠現在的工資標準,就引起了兩個年輕人的興趣,他們覺得能夠在村裡找上這麼一份工作,比去外面強得多。
當時就問嚴鑫,酸菜加工廠還要不要人。
嚴鑫笑著說道:“當然要人,現在已經擴充套件了規模,固定的工人要多招百來個,忙的時候臨時工需要得就更多了。”
前段時間酸菜加工廠拿到了和一家品牌泡麵的合作合同,現有的產能供應不了,一下子就擴張了幾倍的產能,芥菜種植面積也推廣到了附近幾個村。
相應的,工人也需要增加。
肖爸和嚴鑫說的是,不低於一百人。
嚴鑫投資這樣的工廠,本來就是為了帶動大家一起走上富裕的道路,當然也樂見其成。
到現在為止,酸菜加工廠消化的都是那些沒法出去工作的農民,年齡基本上在四十歲以上,平均年齡都超過了五十歲,一個年輕人都沒有。
嚴鑫建廠的主要目的,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年齡段的農民的就業問題。
明年招工的目標,主要還是這個年齡段的群體。
但是,他也希望工廠能夠有年輕人加入,這樣才會有接班人。
“我們這樣的行不行?”一個年輕人問。
“當然行,”嚴鑫微笑著說道,“只要吃苦耐勞,我們工廠肯定是歡迎的。”
“那容易進去嗎?”人家又問。
“本村的,應該不難,”嚴鑫道,“而且我們也不止這一家酸菜加工廠,明年還會投資幾個農產品加工廠,需要大量的工作崗位,一些重要崗位,也需要有能力的年輕人的參與。”
說到“有能力”三個字,那幾個年輕人都有一些尷尬了。
他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能力。
也許一開始出去打工的時候不是那麼想的,但已經出去被社會給捶打了幾年時間,很多的雄心壯志都被敲打沒了,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——自己就是一個社會最底層的打工人。
要是有能力,又哪裡至於出去幾年還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?
嚴鑫看出了他們的想法,又笑著說道:
“現在我們工廠招聘的大多數都是沒怎麼讀過書的人,很多連小學都沒有讀完,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沒讀過書的。像你們這樣的人進去,踏踏實實的做事的話,要做到管理崗位上,我覺得沒有多大的難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