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鑫腦海裡閃過很多古風歌曲。
點了點頭,說道:“我也喜歡唐詩宋詞。”
顧茹眼睛一亮。
喜歡就對了。
喜歡就說明有戲。
嚴鑫又問道:“你最喜歡哪一個詩人呢?”
顧茹心想:“還可以點詩人的嗎?”
本來想說李清照,但是想了想,李清照好像是一個以詞出名的女人,而嚴鑫問的是詩人。
於是回答:“我最喜歡的詩人是李商隱。”
——這可憐的孩子,就這麼錯過了嚴鑫給她抄襲《知否》主題曲的機會。
“李商隱?”
嚴鑫愣了一下——這女人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呢?
最有名的詩人,難道不應該是李白嗎?
直接說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,然後他拍一首相關的歌曲來,那該多好?
沒想到竟然喜歡的是李商隱。
尋思了一下,勉強可以借用李商隱“君問歸期未有期”這句詩,來抄一首《莫問歸期》,但總覺得過於牽強了一點,不大妥當。
有一些後悔——早知道這樣,就不應該這麼引導她了。
穩了穩心情,說道:“李商隱的詩寫得確實挺不錯的,不過我覺得他的詩格局小了些,比不上李白那種盛唐氣象。”
顧茹只能禮貌的說道:“李白的我也喜歡。”
成了,把脫了軌的話題又引向了正軌。
兩個人就談起李白這個詩人來了。
李白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歡的詩人,但是在這個國家,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麼個詩人,也都背誦過他的詩歌,只是多少而已。
段位高一些的,可以背誦到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,段位低一點的,也能背誦到“床前明月光,地上鞋兩雙”。
兩個人起這麼一個開頭,很快陳力和小尹也都跟著參與了進來。
聊的甚是融洽。
但是聊的內容基本上沒有脫離小學到高中的教材。
他們所瞭解的李白,也就只是教材裡面的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