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薄西山的玉樞神雷,明顯架不住鄭崢的連番轟炸。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,哪怕如此,依然耗時整整三天三夜,這才徹底被擊退。
當天上虛空黑洞合攏,烏雲被風吹散,世界重新回覆清明,和煦陽光照射在天霧諸峰之際,很多大妖有種心力交疲的感覺,彷彿不是宗主,而是自己在渡這場曠古爍今的雷劫一般,累的不行。
七彩霞光橫貫蒼穹,天空諸多異象呈現,鮮花飛灑滿天,異香撲鼻透心,隱隱有龍輦鳳駕齊飛奔騰,天空傳來呢喃和風細雨聲音,也不知道 說的是什麼,但是大妖們都看到一匹虹煉藍光,從天際直拉而下,最終籠罩在鄭崢身上。
他的氣勢,以肉眼可見速度膨脹上漲,強盛的記人不敢直視。最終,一道凌利霸道的氣機直衝雲霄,沒入諸天世界之中。
鄭崢終於盤坐下來,開始閉上雙眸,靜靜感悟天道法測。
事情到了這步,所有人都明白掌教真人在領悟貫通大道,等他再次醒來出關時,就是強da 不可一世的渡劫期修仙者。
……
劫雲終於散去,時刻注意天霧山動向的修士們,目睹天降彩光吉雲,霞飛天際,異象憑生的景象,就知道 那位大能者已經成功扛過雷劫,進入更高層次階段,不由五味雜陳,心中頗有感慨。
而遠在光暮城,悅王連同文武大臣,沐浴更衣,焚香戒齋三日,等西南異像歸於平靜,又得到鄭容捷報後,不由大開宴席,解禁宵,開兵營校場,與民同慶,普天同樂。
悅王、郭奎自然明白,鄭崢越強da ,自己在光暮城的地位越穩固,宏圖大志越可能展開。
所以,一邊串善意的訊息流言在天暮城傳開:西南異象,乃天降祥瑞,保佑光暮城昌隆興盛;又有人說,天霧山有神仙出世,降妖伏魔,力保社稷江山;而這個神仙,就是當日從閻王殿裡把悅王奪回來那個。
總之,悅王不放過任何造勢機會,其目地自然是要把光暮城經營成鐵桶江山,滴水不漏。
而攬雲城、碧搖城兩位階下囚城主,在被軟禁期間,目睹了光暮城強da ,看到君民上下一心,也注意到異士仙人頻繁出現,再加上悅王從始至終以禮相待,曉之以情,動之以理,最終心理防線被攻破,在加上郭奎的三尺不爛之舌,最終答**g 投靠光暮城。
自此,悅王徹底控制 光暮城、攬雲城,均搖城,從地理原素上來講,連成線後剛好呈三角形狀,也為北伐中原墊定跳板支點,加深兩側羽翼,拓寬戰略縱伸,同時緩解光暮城的壓力,人口分流,增進物資交通,實力日漸鼎盛。
兩位諸侯投靠悅王訊息傳出後,邊陲震動,異族思變,靠近光暮三城的五個諸侯國更是日夜惴惴不安,信使來往川流不息,不停商討應對之策。
本來悅王想乘機穩固三五年,徐徐圖之。
但又有件事情發生,再次打亂他的部署:漢城又有使者來了。風聞他死而復生,當今大王十分好奇,連下詔書,召悅王火速進京面聖,想聽聽事情經過,到底是怎麼樣死而復活的。
當然,這只是表面藉口,實際 用意,那可是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
不過這一次,悅王光明正大的拒絕了。
就算契王連下三道旨令,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遲。
契悅一計不成,又生一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