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時天色已經有些晚了,客廳裡只有楊正和一人坐在沙發上,他把頭埋在兩個膝蓋中,雙手深深地插入頭髮,整個人好像初生的蠶繭般縮成一團。
任平生拖著沉重的腳步走到姑丈身邊,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,才發現這個男人渾身一直在顫抖,任平生嘆了口氣,搖搖姑丈的肩膀道:“姑丈,醒醒,你沒事吧。”
楊正和把頭從膝蓋上拿了起來,他摘掉了眼鏡,眼角殘留著淚痕,顯然剛剛哭過,花白頭髮亂糟糟的像個草窩,往日裡的儒雅俊朗蕩然無存,臉上的皺紋也更加深了,這時候的姑丈,遠比他的年齡更加脆弱,更像一個無助的孩子。
“雪萍,雪萍她太苦了,我卻沒有辦法解救她。”楊正和口中喃喃自語道。
“有辦法的,有辦法的。”任平生喃喃自語道,他並不是純屬安慰姑丈。
自從得知姑姑的病情後,他就拼命地開動腦子裡的記憶庫,從前世的記憶裡尋找可能的治療方法。
任平生前世雖然不是學醫的,也沒多少醫生的朋友,但他閱讀量很大,對各種領域都有涉獵,尤其是高新技術方面的資訊,雖然與他前世的工作沒有多少關聯,但在業餘時間瀏覽了不少。
所以他腦子裡隱隱約約記得有個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,那就是靶向治療。
靶向治療是基因檢測技術在治療領域的新應用,顧名思義,就是瞄準腫瘤細胞特有的靶點(基因是否突變的狀態)對其進行打擊的一類療法。
透過藥物干擾參與腫瘤細胞增殖分化所需要的分子,阻止腫瘤的生長和擴散,有的藥可直接導致腫瘤細胞凋亡,或間接刺激免疫系統識別和殺滅腫瘤細胞。
簡單點說,靶向治療與化療的區別在於,靶向治療是有目的針對一小部分細胞的“制導導彈”,不會傷及其他非目標細胞;而化療是“不分敵我”一律消滅的地毯式轟炸,在殺死有害細胞的同時還會傷及無辜細胞。
相比起化療,靶向治療的精準性、針對性更強,堪稱“高效低毒”,在發揮更強抗腫瘤活性的同時,減少了對正常細胞的損害,有效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,也為患者提供了接近常人的生活質量。
靶向治療雖然擁有諸多優點,但國內真正利用它的人卻不多,主要原因在於它天生的一個缺點,也是最致命的缺點,那就是太貴了。
拿任雪萍所患的肺癌來說,目前檢測出來的驅動基因最常見的就是EGFR基因突變。
2004年,美國兩個研究小組宣佈,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存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EGFR突變的驅動基因,這個受體的基因位於人類7號染色體的短臂上,當這個基因發生突變,正常細胞就會變成癌細胞。
而這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東亞地區的人群,特別是中國人中突變發生率特別高,大概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30%,而任雪萍就是這其中的一例。
目前醫藥界已經研究出可以針對EGFR基因的靶向藥,由英國阿斯利通製藥率先推出的分子靶向藥物泰瑞沙(吉非替尼片)。
這個藥是2003年剛剛透過美國FDA的認證上市的,主要是透過抑制EGFR自身磷酸化而阻滯傳導,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,實現靶向治療,是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佳治療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