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璃見狀卻微有笑意,目光落於她手中的書冊之上,轉而問道:“那些書籍,不知公主看完了嗎?”
“書籍……”微濃愣了一瞬,才明白他話中之意,“您是說,霽月姑娘送來的那些書嗎?《子夜吳歌》什麼的?”
楚璃含笑點頭。
微濃訝異地問:“那些書是給我看的?難道不是用來……呃……我是說,不是有其它用處嗎?”
“哦?恕我愚鈍,公主講的‘其它用處’,指的是?”楚璃仍舊笑著,似是要看她出醜。
微濃被噎住了,不知他為何故作不懂。然眾目睽睽,她怨念的同時,也只得支支吾吾地認錯:“哦,也許是我會錯意了……那些書,還沒來得及看。”
楚璃倒也未再多言,再次看向她手中書冊,又問:“這些典籍都背完了?”
微濃本想逞強一句,奈何楚璃的目光太過清透,她在他面前根本不敢造次,便嘆了口氣,無聲作答。
楚璃似已料到了這個結果,笑道:“對於背誦典籍,我倒有些心得,不知公主可願一聽?”
微濃聞言立刻來了精神,連忙點頭道:“好啊!就怕叨擾殿下。”
“豈會?”楚璃四下看了看:“這裡不太方便,公主平日是在何處習讀?”
“在毓秀宮偏殿。”微濃邊說邊伸手相請,與楚璃一併往偏殿走去。元宵和雲臺宮的人皆很識相,跟到偏殿門外便停住了腳步。
微濃心心念念想要知道楚璃的“心得”,平日又是不拘小節慣了,便也沒覺得彼此獨處有何不妥。一進偏殿,她便迫不及待地指著一摞高高的典籍,詢問楚璃:“殿下說的背誦心得,是指什麼?”
楚璃沒有即可回答,隨手捻起一本《大楚創業起居注》,翻開第一頁,詢問微濃:“會背嗎?”
微濃為難地點點頭:“不過這本學完太久,有些篇章已然忘了。”
“無妨,背誦第一頁讓我聽聽。”
微濃只得硬著頭皮,磕磕巴巴背道:“初,帝自衛尉卿轉右驍衛將軍,奉詔為太原道安撫大使。郡文武官治能不稱職者……”
她背了半晌,勉強將前五頁背完了,可她發現楚璃根本沒有隨她的背誦而翻過書頁,目光一直停留在第一頁的內容上頭,凝神不知在想些什麼。
如此一來,微濃也有些洩氣了,直白問道:“殿下在聽嗎?”
“在聽。”楚璃淡然地放下書冊,詢問她:“公主是否覺得背誦典籍力不從心?費時費力,收效甚微?”
微濃也不隱瞞,扶額嘆道:“是呢,揹著後頭,忘了前頭。”
楚璃回笑:“方法不當,自然事倍功半。公主背誦之時,斷句有異,應是沒有真正吃透這書上的內容,故而背誦吃力。”
微濃自小便對舞刀弄槍頗感興致,但對於咬文嚼字,實在不通,便也如實承認,苦惱地道:“這書太過深奧,我的確不懂。想必您也聽說了,我自幼長於鏢局,雖識字,但並不通文墨。而且教習嬤嬤講的內容太拗口了,我多半都聽不懂,只覺得這些字拆開來我都認識,但合在一起,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。”
她原本以為,楚璃聽見這話必定會看輕她,可沒有,他只是耐心地道:“我幼時習讀,也做此感,只覺得拗口晦澀。後來發現,凡舉書目必要誦讀出聲,時日長久,定會有所收效。”
他又重新翻開那本《大楚創業起居注》,用白話的方式將第一卷的內容講了一遍,是楚氏先輩的開國之事。不知為何,那些拗口的句子經過楚璃這般一講,便似茶館裡的說書一般,十分通俗易懂。及至後來,微濃聽得入神了,楚璃卻住了口,惹得她忍不住追問起後續故事。
楚璃笑著指了指書冊:“欲知後事如何,盡在書中。帶著探究之意去出聲誦讀,以公主的聰慧,必定能讀懂其意,如此一來,奧義在心,背誦便事半功倍了。”
微濃果然對這枯燥的《大楚創業起居注》來了興趣,再去看後頭的內容,竟也看得津津有味起來,全不顧楚璃在場,邊看邊讚歎道:“貴國先祖真乃神人也!既通兵法,又通文墨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