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蘇總,這是你新招的司機?”
坐在後座上,盧良驥詢問道。
“嗯,嚴總手底下的人,挺不錯的,調過來用用。”蘇澄簡單地解釋道,也沒向盧良驥多說什麼。
丁翔詢問了目的地以後,全程沒多廢話,專注於自己的工作。
“蘇總,你跟我講講,你到底咋想的啊?”盧良驥向蘇澄問出了自己的疑惑。
蘇澄表示,他有一個比較大的戰略目的。
大灣口碼頭,僅僅是這個戰略計劃的其中一環。
“盧總,你看啊。”
“咱們有船,有碼頭,為什麼不自己運貨呢?”
“這樣一來,可以極大的壓縮成本。”
蘇澄向盧良驥詳細地解釋。
“蘇總,你的想法和我的一樣,但是我沒想到新正船塢能發展這麼快。”
運輸、貨物,全在一家公司,是壓縮成本的一種非常具有價效比的方式。
盧良驥原本的計劃是在五年以內,逐漸發展出這個業務模式。
但他哪兒能想到,僅僅幾個月時間,新正船塢就已經足夠吃下湘城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份額。
“你想做哪一行?有目標嗎?”
“有啊,我覺得電器行業很不錯。”
“我看上一家公司,準備買下來,你給我參謀參謀?”
蘇澄從後座上拿出了一份調研報告給盧良驥。
“千禾電器?”
“嗯,千禾電器,這家公司因為經營不善,已經連續四年虧損了,主打的有兩樣產品,第一是電風扇,第二是電熱毯。”
“多少錢?”
“還沒問,你要是方便的話,咱們現在就跟老闆約時間。”
“行啊,我沒問題啊!”
“小丁,掉頭!”
在路上,蘇澄詳細向盧良驥介紹了一下千禾電器。
這家公司從設計、研發、生產幾乎所有的環節,全都是國產,而且擁有自己的工廠。
在九州銷售一般,不過每年的利潤有90%以上,都來源於出口的業務,銷往歐域地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