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他們的偵察船被十好幾裡外一炮轟中後,東山天皇跟幕府將軍就懵了好麼?
畢竟他們倭子國雖未跟對方交過手,但大清跟李氏朝鮮的爭端他們從頭看到尾。確定、認定以及肯定,大清那邊火力雖猛些、射程雖遠些。
但不至於過於離譜。
且高水平的火炮數量應該有限。
否則也不會這麼好聲好氣的,與他們僵持著,早就打過來了好麼?
可這結結實實的一炮,直接打碎了他們的篤定。
等弄清楚這回來的是皇三子後,他們是真慌了。
咳咳。
倒也不是說三貝勒多聲名在外,只是按照一般邏輯說:若是小打小鬧,不可能連派兩名皇子。
而同樣的,都連派兩名皇子了,也不可能只給這麼點兵卒。
所以很大機率的,清廷後頭還會有無數援兵。
這不,三阿哥前腳剛到,廣州、福建與泉州水師又都先後派兵增援。大大小小的戰船數百上千艘,幾有遮天蔽日之勢。
都在對馬與李氏朝鮮剛丟的耽羅島附近駐紮著。
密密麻麻瞧著就讓人心顫。
這火力又猛,人又多的。萬一真說話算數……
天皇有些坐不住了。
雖然他現在實權也有限,比吉祥物好了一丟丟,但好歹錦衣玉食是可以保障的呀。
真國將不國了,還能有他的好果子吃?
為了自己與倭子國,他率先跟幕府將軍提議:“要不還是把那李氏朝鮮的國王李暾給對面送過去吧,再好好說說。”
“咱們不摻和他們宗主國和附屬國之間的事情,免得因為他們的內部矛盾誤了大清跟我國的友好往來。”
幕府將軍還愁這個軟要怎麼服呢,天皇就先把臺階給鋪好了。
那他還有什麼客氣的?
趕緊萬分恭敬地行禮:“嗨,都聽天皇陛下的。”
他們想的很美。
以為主動退出,不再幹涉,吃下了對馬島的虧,清廷那邊就會欣然答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