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……
一想想兒子牆角都挖到自己步軍統領頭上,要不要起兵造反不取決於他能不能,而是想不想。
康熙這心頭火怎麼也壓不下去,索性直接就衝著鄂繕去了:“請纓?呵,朕要是記得沒錯,你連個正經帶兵打仗的經驗都沒有,更對水戰一竅不通。”
“是誰給你的勇氣,讓你敢站在朝堂上跟朕毛遂自薦,說要帶兵去攻打朝鮮的?”
太子爺給的。
但這話鄂繕敢說嗎?
他不敢啊。
只能窩窩囊囊跪下,表示自己身為愛新覺羅家宗室,世代蒙受皇恩。實氣不過李氏朝鮮那般首鼠兩端,欺君罔上。
這才忍不住請纓,想要替皇上出了這口惡氣。
純是滿腔忠君愛國之氣鼓舞,沒有任何人指使,求皇上明鑑。
很真誠,很質樸的馬屁。
但凡康熙沒聽到自家乖乖好孫女的心聲,就是不允許他掛帥出征,也不會過於苛責。
可好巧不巧的,他就是聽到了呀。
就是知道這些孽障為了爭那所謂的從龍之功,忘記臣子本分,帶壞太子之惡行。
哪裡還會有什麼感動?
打得他不敢動才是正格的。
康熙冷哼:“爾之忠心如何尚未可知,但有一點可以肯定,打仗不是兒戲,不能靠誰的一片忠心。不然稍有差池,別說你提頭來見,就算把你寸寸凌遲,也抵不住大清無數兵勇的流血犧牲。”
這……
鄂繕腦門汗出如漿,連連磕頭認罪,承認自己把事情想窄了。
但康熙為了以儆效尤故,還是象徵性的賞了他三十大板。
只是在侍衛往外拖人的時候,大阿哥確定自家皇阿瑪給了某些暗示。
眾所周知,打板子那就是侍衛們的看家本領。
同樣的三十板子,可以看上去皮開肉綻,實際上卻不過皮肉傷,三兩天就能活蹦亂跳。
也可以一板子下去就讓人痛不欲生,表面上還看不出什麼大傷來。
是死是殘都只在一念之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