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著玉米,土豆,紅薯跟御田胭脂稻一起。
看看這些高產,早產的優良種子,能不能在關外沃野上開出希望的花來。如果能,朝廷是不是也考慮把關外龍興之地也都經營起來?
誒喲!
這最後幾句,可真真說到烏那希的心坎上了:[啊啊啊,大伯好厲害!明察秋毫,高瞻遠矚。皇瑪法把他派去整肅軍務可真是派對了,哈哈哈。]
[還有,誰說我大伯魯莽愚蠢又惡毒?他這分明很有前瞻性目光啊,在康熙年間,都已經意識到了經略東北的重要性。天啊 ,這還有誰?就問問還有誰?]
滔滔不絕一頓誇,可把大哥給歡喜的。
但,帥沒過三息。
那些宗室皇親,八旗勳貴們就哭著嚎著跪了:“皇上萬萬不可啊!關外可是龍興之地,斷不能輕易破壞。”
有那資格夠老,輩分夠高的老王爺還作勢要打大阿哥。
說他年輕不知事,竟妄議如此大事。
豈不知過度耕織,會破壞關外八旗驍勇,壞其天真淳樸?
且先帝之所以那般安排,就是為了進可攻,退可守,以防萬一。皇上修了那麼多柳條邊,豈不也是要保護龍興之地?
烏那希全程旁聽,大眼睛瞪得圓圓的:[媽耶!這麼無恥的話,就這麼毫無顧忌地說麼?還保持關外八旗天真淳樸,嘖嘖。就是欺負人家老實單純,忠心耿耿唄?]
[就像渣渣龍一樣,知道有流放過去的漢人教索倫人、關外旗人種地養殖,提高生活質量時不但不喜,還龍顏大怒,把人家開墾好的荒地都毀於一旦。平時苦著人家,打仗時把人家當先鋒,把人家索倫三部差點打沒。]
[就這都沒良心發現點,還保持著關內八旗吃香喝辣,漢八旗衣食無憂,關外八旗艱苦奮鬥的‘優良傳’呢。也難怪後來戰事焦灼,關外八旗先喊出勿使清帝東歸的口號來。榮華富貴時想不起人家,日薄西山倒舔著臉回來當家作主?誰要啊!]
[笑死,那所謂的退路根本退不了一點。最後翻盤的機會都被錯過去了,那麼富饒的東北就便宜了那幫子倭寇……]
大阿哥緊張地嚥了咽口水,勿使清帝東歸就很離譜了,到最後幾輩子沒捨得動的家底子還生生資敵了?
是可忍,孰不可忍!
直郡王一把推開那倚老賣老的老貨:“呔,聖駕面前還敢胡言亂語!什麼叫進可攻退可守?我大清在皇阿瑪的帶領下蒸蒸日上,日新月異的發展著。”
“天下臣民無不歡悅誠服,你卻在這事後說這等喪氣話,是何居心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