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咳。
當然,經過嚴密審查之後,阿山那些罪行確鑿。跟烏那希心聲所述一般無二,倒也罪不至死。
可……
誰讓他趕得巧呢?
朝廷剛給百官都漲了俸祿,又定了火耗歸公。所有地方官員等,皆不可再私收、私增耗羨。
他在這個風口浪尖上幹這事兒,細究起來就是抗旨不尊。
殺雞儆猴之下,上斷頭臺也是有的。
但康熙‘仁’麼?
終究不忍老臣遭戮,只是定了一個罷官抄家。
並以此為例傳諭百官:再不許任何人假任何名義,私收火耗。違者,以抗旨不遵論處,定斬不饒。
接到聖旨的那一刻,阿山直接仰面仰倒。
再怎麼也想不到,自己不過是告了一個區區江寧知府的黑狀而已,怎麼就倒弄到他堂堂兩江總督被罷官抄家的程度?
這……
這不應該呀!
這就不是皇上的風格。
不獨他,整個江南官場也跟著山呼海嘯。相關官員等風聲鶴唳,人人自危。生怕皇上再雷厲風行下去,這把火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燒到了自己頭上。
但是並沒有。
從嚴從重處置了阿山之後,康熙親自召見了陳鵬年,問他可知罪。
陳鵬年:……
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好的。
是瞧著江南民風過於重奢靡享受,遂下令拆了妓院改建學堂。但在那等地方宣講聖諭,嚴格追究起來,確實有不敬嫌疑。
是他疏忽,沒注意到這一點,這罪名他也只能認了。
還在大眼好奇,瞧著這個大清第一能臣的烏那希愣。眼看著他苦笑著摘下官帽,恭恭敬敬放在身側。然後行三跪九叩大禮:“微臣知罪,不敢求皇上開恩,只請您莫因為微臣一人之蠢笨連累無辜。”
一句話:事兒是咱乾的,主意是咱拿的。您要是治罪的話,衝咱一個人來就好。
這人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