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烏那希這個小報幕員在,不說種種弊端都無所遁形吧。至少曾經見於史書那些,碰見了,她總忍不住要在心裡叭一叭。
比如康熙想的挺好,實際上就是一形式主義的八旗養民。
嘖嘖,那些傢伙自己捐款捐物的鳳毛麟角,基本還是押著拆借來的庫銀。
一個個還飛揚跋扈,陋習多得很。
甚至有一部分不但解決不了民生疾苦,還成為了百姓疾苦的根源。
就不可避免的,又讓小格格在心中一頓好罵。
連大清律都沒逃過去:[憑什麼呀?原山東巡撫跟布政使都有罪在身,一個在旗,一個在民。前者就能按律減刑,後者就要流放寧古塔。]
[嘖嘖,倒也不是為貪官汙吏叫屈,就是長此以往真不會讓驕縱的更驕縱,委屈的更委屈嗎?兩極分化,滿漢問題日益加重。現在不起眼,等王朝末期內憂外患,百姓揭竿而起的時候,滿城裡那些老爺們慘的喲……]
頓時,四阿哥就感受到了那日十弟的恐懼。
目光不著痕跡地看了一下四周,很好,大家都很忐忑,除了還被矇在鼓裡的太子。
或者,有時候無知真的是福吧!
至少不會被單獨留下來,研究改律法的可行性。
問題跨度太大,四阿哥都忍不住扶額了:“兒子特別理解皇阿瑪積極改變,試圖讓上下一心。掃清內部問題,蕩平外患的急切。可路要一步一步走,飯得一口一口吃。”
“茲事體大,還是詳加議論,找出更穩妥適應的法子來再慢慢推進的好。”
別眉毛鬍子一把抓,不分主次的。
搞的問題沒解決,矛盾還被增加,那可就跟初衷背道而馳了。
對對對。
他的小迷弟十三連連點頭,誇四哥所慮有理:“為今之計,皇阿瑪還是‘發現’河工上的隱患,罵張鵬翮一頓。再以茲事體大,誠不能放心為由,留個皇子從旁監督。順便也深入瞭解一下這個八旗養民與新任的山東巡撫、山東布政使等。”
山左奇荒,山東百姓苦了整整三年。
可算看到點希望的曙光了,再不能壞於贓官之手。
這個建議會被採納十阿哥一點也不奇怪,但他千想萬想,怎麼也沒想到這個重擔還能落在他的肩膀上。
哎喲喂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