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,仙國帝釋天繼位,書明城橫空出世,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,迅速蕩平四野,為仙國打下了諾大基業後,卻身藏功與名,毫不留戀的退居了幕後。
也由此,遺留下的諸多問題,只能由仙國朝廷,自己解決。
而其中最為緊要的,便是被書明城大軍掃滅根基後,迅速報團取暖,想要死灰復燃的“伐仙聯盟”!
正所謂,樹大更深,尾大不掉。仙國四周的諸國,雖難擋書明城兵鋒所指,被迅速蕩平。然諸國畢竟在此,根植數年,其威信與勢力,都不是一朝之間,就可以徹底煙消雲散的。
因此,伐仙聯盟在諸多小國,殘存的皇室血脈號召下,短短時間內,便聚集了一隊,數量極為龐大的散兵遊勇。
而當時的仙國,還遠沒有現在的威勢。雖以一己之力,迅速平定四方,奠定了霸主地位,但就兵力來說,已然是所剩無幾。
若要平定伐仙聯盟之亂,則唯有再次徵兵。問題是,仙國剛剛經歷兵戈洗禮,如今好不容易,得勝而歸,已無心再戰。在仙國上下,一片厭戰之聲的情況下,如何能夠再次徵兵?
無奈之下,帝釋天曾想暗中,去求助書明城。只不過,最終,他還是沒有去。因為,帝釋天明白,他去了,書明城便一定會出手。
而事情,若真發展到那一步,他也就浪費了,書明城當初,留下這些人的苦心。
帝釋天清楚,以書明城的能耐,不會預料不到,今天的局面。而書明城如此做,也一定不是為了難為他。
而是自信,他帝釋天,有能力解決這一切。這是書明城,助他坐穩仙帝之位的最後一步!
對於百廢待興,一口氣吃成胖子的仙國來說,需要的不是一位,只會指點江山,虛有其表的血脈繼承人,而是真正手握功勳的鐵血帝王!
唯有如此,虛有其表的仙國,才不會亂!
也正是這一步,為而今的仙國,打下了野望天下的基礎!
因此,不久之後,帝釋天不顧朝廷內的反對之聲,親率數萬親衛,奔赴了仙國以南,伐仙聯盟大本營。一處面積廣闊,水草肥美,足夠容納伐仙聯盟,近百萬軍隊的大草原。
此處,被伐仙聯盟,命名為“行道平原”,意為替天行道,伐仙功成!
也是而今仙國南面,遼州境內,最大的一處原野,大澤平原。
數日後,仙國朝都日暮下,只回來了兩道身影。一道,便是而今的仙國大帝帝釋天。而另一道,則是現在的仙國兵主——吳溫!
可以說,這一役既成全了帝釋天,也成全了吳溫。使其從一個,名不見經傳的親衛,成為仙國內,生殺予奪的實權人物!
也正是因其,助帝釋天平定了仙國以南,才有了“一字南槍”的稱號。
至於無雙戟主鄭方風,也不是一位,簡單的人物。鄭方風,在仙國八大兵主之中,是年歲最下的。但此人的實力,在八大兵主中,卻是最為深不可測的。
雖然明面上來說,應該是八大兵主之首,劍主楊超越的實力最強。可是在大陸上的明眼人看來,鄭方風才是仙國兵主中,最為可怕的存在。
仙國兵主,統御仙國兵馬,與各國邊境大將,難免會有交手。按理來說,到了大將這種級別,互相間的實力,應該差不多才對。雙方之間切磋試探,應是忽有勝負,才正常。
可是這鄭方風,卻從來沒有贏過,也從來沒有敗過。其每次出手,必定是以平局收場。若說這是巧合的話,則未免太過牽強。
青竹軒酒樓之內,何雲也眯了眯眼睛,不知在想什麼。
不遠處,掌櫃小心的看了眼何雲也,也沒敢打擾,安靜的站在了一邊。
許久後,掌櫃耳邊,突然響起了,何雲也聲音。
“除此之外,這幾個月以來,還有發生別的事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