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觀音姐姐你在這裡等著我呢,收到訊息的陳鋒心中暗想道。
陳鋒這個人面對絕大多數的人和事,都是摒著“論事不論心”的態度,那就是大多數時候看一個人做的事情,而不是看他心中所想。因為人心是何等的複雜了,去揣摩一個人的內心所想,很容易犯錯誤。
一個人這一生會接觸很多人,幾百個、幾千個,甚至上萬都不止,你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其中每一個人,因此不要輕易猜測一個人內心的所想,來判斷他為人的好壞,因為你根本不可能看清楚一個人的內心世界。
在法律上也有“思想犯”和“行為犯”一說,簡單來說,就是無論一個人內心多邪惡,只要他沒有危害他人和社會就是無罪的;反之,一個人不管內心多麼善良,一旦他的行為違反了法律,他就是犯罪,就要受到懲罰。
可笑,很多所謂的歷史學家,至今還在為汪精衛之流的漢奸辯護,說他們的內心是好的,本意是想救國的。殊不知只要汪精衛之流,做出了損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事情,他就是漢奸和賣國賊。至於說他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,嘿嘿,誰知道?
這就是“萬惡淫為首,論跡不論心,論心世間少完人”的道理。
當然這是對絕大多數的事和人而言,對少數的人和事來說,正好相反,這就是辯證學。
少數的人和事,指的其實就是親情、愛情、友情這些人類最偉大的感情,說白了就是你最親近的人,面對這些人,反而要“論心不論跡”。
說白了,就是面對這些你很瞭解的人,你反而要看他們的內心所想,而不是看他們的行為。
就像有的人很有孝心,但是卻沒有多少錢去孝順父母,但是你不能說他不孝順;有很多人深愛自己的女友,但是卻沒有多少能力,讓心愛的人過上好的物質生活,但是你不能說他不愛自己的女友。
同樣,很多有錢人,能買大房子、請保姆給父母,但是不見得他內心有多孝順;能買很多金銀首飾給女友、老婆,但是也不見得他有多愛自己的女友、老婆。他能這麼做,只是他有錢而不吝嗇罷了。
所以說,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,只要你的老公或是老婆真心愛你就行了,物質方面不要強求。孝順父母也是一樣。
可惜太多的夫妻不明白這個道理,一天到晚就是錢錢錢的,矛盾都來自於經濟基礎,最終分崩離析,後悔不及。
這就是“百善孝為先,論心不論跡,論跡寒門無孝子”的道理。
而陳鋒面對石觀音,是“既不論跡,也不誅心”,石觀音怎麼做,陳鋒都能理解。
因為在陳鋒看來,石觀音並不是自己什麼人,自己沒資格要求石觀音什麼。總體來說,石觀音對自己就算不錯了。在商言商,如果這次石家對付自己,石觀音難以阻止,也很正常。只要石觀音不親自出手對付世邦國際,就算是對得起自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