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斬首逆賊,而對兵亂時全城死難者的祭奠,被欽天監定在今日。
下午,薄陰天,北風寒涼。
城南某處早已搭好的高臺上,禮部侍郎親自主持祭奠,焚燒禱詞,高聲唱誦。
參與過守城的所有番號軍隊,都有將士前來參加儀式。旗幟招展,兵甲森嚴,大家齊刷刷列隊站著,肅穆無聲。
他們的外圍,就是趕來參加祭奠的百姓了。
人數比昨日觀刑的還要多,烏泱泱擠滿了場地,並延伸到附近的街巷中去,成千上萬。
惠妃拖著傷勢未愈的身子,也參加了祭奠。
李家大旗立在所有旗幟的最中心,她被人扶著站在旗下,儀式持續了一個多時辰,她撐到最後,一直筆直站著。
當禮部侍郎在臺上揮舞招魂幡,以奇怪的腔調高唱著“魂歸兮!魂歸兮!”,來召喚飄蕩的將士英靈和死難百姓的靈魂,引著他們安息。
惠妃等他唱到尾聲,高聲喊道“我大梁的軍民不能白死。血債血償,我們厲兵秣馬,找韃子算賬!”
她周圍的下屬跟著高呼“血債血償,我們找韃子算賬!”
“血債血償!血債血償!”
更多的將士們被感染,自發喊叫起來。
百姓們也激憤了。
“找韃子算賬!”
“血債血償!”
“踏平北瞿!”
“為死者報仇!”
擠滿了每條街道的百姓們一起高喊。
聲如驚濤駭浪。
儀式結束後,惠妃直接在李家大旗之下宣佈李家軍重建,當場就可報名加入李家軍。
於是這一天,從下午到日暮,登記的書記官們手中的筆就沒停過。
後來一統計,光這短短一個多時辰,就有八萬人報名。
雖然其中不乏剛剛長成的十歲孩童,以及老態龍鍾的老頭子,甚至還有婦人和未嫁女子,但剔除這些人,也剩了七萬多健兒要加入李家軍。
到了次日,訊息傳開,京畿附近也有很多適齡男子趕來,入城報名。
三日後,初步登記在冊的想要成為惠妃麾下兵卒者,已達十五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