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知寒一行人離開後,書店裡恢復了平靜,但這份平靜並未持續太久。
年輕人李錦正坐在櫃檯後,手中摺扇輕輕拍著。
忽然,店裡又來了一位客人。
老人身形瘦削,背脊微微彎曲,手中提著一盞昏黃的燈籠。
李錦聽到動靜,抬起頭來,看到老人的瞬間,眼中閃過一絲驚訝,隨即連忙起身,恭敬地迎了上去。
“在下有失遠迎,還望郎中大人恕罪。”李錦躬身行禮,眼中帶著幾分激動。
這位老人,正是大驪禮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,掌管天下山水正神的篩選評定。
雖然沒有最終的勘定權,但卻擁有至關重要的舉薦權。
這位老人的一句話,足以改變他的命運。
當年,老人還只是個年輕人的時候曾路過紅燭鎮,受過李錦的恩惠。
李錦曾贈予那位進京趕考的寒酸士子兩本典籍,
原本李錦只是覺得此子看得順眼,不曾想,那位寒士竟是一路升遷,如今已是大驪禮部,祠祭清吏司的郎中。
李錦一直竭力謀求那衝澹江空缺的江水正神之位,過去四十年來,他給那位郎中大人寄去多封書信,可無一例外,皆是石沉大海。
如今,這位老人出現在自己面前,李錦對這位老人自然是恭敬有加。
老人微微點頭,目光在書店內掃視了一圈。
“四十年前你就是這般容顏,如今你我再見,容貌依然,真是羨煞旁人啊。”
年輕掌櫃青輕輕握緊摺扇,微笑道:“我們這些異類能夠生而為人,已是天大的幸事。”
老人點點頭,並未反駁。
“此事並非我不願幫你,實在是有心無力,只要陛下不點頭,就算是禮部尚書開口都不頂用。”
李錦面露苦澀,點了點頭。
“你可知那驪珠洞天?”老人又開口道。
李錦皺眉,“據我所知,那如今的龍泉縣皇帝敕封了三山兩水,共計五位山水正神,已是消耗了不少家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