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為何要囤積呢?”張童問道。
“你就不擔心明日有什麼天災人禍?”
“那是天災啊!”張童的眼睛特別澄淨。
“對啊!天災。”蔣慶之覺得這娃太傻了。
“天災是老天爺給的,我娘曾說,是老天爺讓我從她的腸子裡爬出來,我每日會遇到什麼,都是老天爺的旨意……都是天意。”
“天意……”
“天意就是老天爺的旨意,誰能改呢!”張童笑起來臉頰還有酒窩,“我娘說,既然沒法改,那就樂呵著過唄!”
蔣慶之默然良久,“你娘說的對。”
看似精明的人為了明天,乃至於數十年後做準備,可他們卻無法猜到下一刻會發生些什麼。
數十年後的事兒更是面目全非,壓根猜不著。
“你很聰明。”蔣慶之拍拍小內侍的肩膀。
張童笑道:“是呢!我娘也說我聰明。”
這個世間最聰明的從不是看似精明的人,而是那些看似愚鈍,但卻過的極為快活的人。
“外物只會牽引你的心神,讓你六神無主,魂魄虛浮。”
道爺聽了蔣慶之的感慨,眼神都有些變了,就像是遇到了同道般的欣慰,“物慾當有,沒有物慾的不是人。所謂修心,不過是淡泊物慾罷了。物慾淡泊了,心自然便能靜下來……”
“也就是說,一個人擁有的外物越少越好。”蔣慶之的思維發散,“擁有的外物越少,被外物牽引的就越少,如此心神安寧。”
後世的極簡模式不就是這個尿性嗎?
原來所謂的極簡,不是為了極簡而極簡,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心神被物慾的牽引,從而獲得心靈上的自由。
“不。”道爺搖搖頭,“外物是外物,人是人。外物多寡天註定,而人是否在意外物,這便要看你的定力。”
蔣慶之明白了,“擁有外物,但卻看淡外物。”
“孺子可教。”道爺撫須,極為欣慰,“可想與朕一同參悟大道?”
蔣慶之一個哆嗦,“臣就求個心神安寧,從未想過什麼大道。”
他突然一怔,心想大道難道不是外物嗎?
道爺顯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,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。
黃錦進來,打破了尷尬,“陛下,陸炳來了。”
陸炳進來後看了蔣慶之一眼,蔣慶之盤腿坐著,一臉莫測高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