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見過殿下!”
“見過殿下!”
天氣漸冷,宮中人穿的也厚實了不少。
裕王頷首,隨即加快腳步。
授課的地方到了。
“今日不是夏公嗎?”
裕王見今日來授課的是個陌生官員,便問道。
官員看著二十餘歲,微笑道:“夏公身子不適,今日由臣來授課。”
隨即官員自我介紹,“臣是翰林院侍讀周夏。”
二十餘歲做到翰林院侍讀,此人倒也了得……裕王點頭,坐下後問道:“徐先生可好?”
徐先生,這裡指的是執掌翰林院事的徐階。
“頗好。”
周夏隨即開始講課。
他口齒清晰,且態度溫潤,學問紮實,可見翰林院此次是認真推薦。
這一課是關於禮的內容,一課講完,周夏順著舉例,“兩國交戰,不殺來使,可大明卻斬殺俺答使者……殿下以為妥當否?”
裕王搖頭,“不妥。”
周夏也不生氣,呵呵一笑,“殿下定然以為斬殺俺答使者有失大明國體,可卻不知在大明眼中,俺答壓根就不是一國。而斬殺俺答的使者,便是在告之俺答,蒙元早已覆滅,不復存在!”
周夏目光炯炯的道:“這是國體。若與俺答的使者往來,便是承認俺答部接替了蒙元的地位。”
“名正言順嗎?”裕王搖頭。“我以為所謂名,必然是在實力的基礎之上才能提及。
譬如說前宋。彼時遼國衰微,金國崛起,這才有了海上之盟。
金國彼時只是遼國內部的叛逆,可轉瞬遼國就覆滅於金國之手。按理哪來的名?
接著金國大軍南下,掠走了二帝……何為正統,不是靠著所謂的名,就真以為自己佔理了,而是要看誰的實力更強。金國無正統之名,卻滅遼國,攻下汴京,掠走二帝。”
“殿下錯了。治理天下當以德為先,德為名之基……”
二人開始辯駁。
最終誰也無法說服誰。
周夏回到了翰林院。
幾個官員從值房裡出來,周夏拱手,“徐侍郎可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