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蠻清最早就是個落後的令人髮指的部族,靠著成祖皇帝的收留,才在北方得了一塊地方安頓下來。
到了明末,努爾哈赤看到了大明的衰弱,於是高舉復仇大旗……他跟著李成梁學了不少東西,廝殺之道,治理地方之道……
師出有名!
名正言順!
就如同那位驛卒謀反也得給自己找個正大光明的理由一樣,努爾哈赤的理由是復仇。
但彼時的蠻清落後的一塌糊塗,說難聽些,若是嘉靖年間的俺答率部穿越過去,或是那些倭寇能穿越過去,定然能把他吊打的生活不能自理。
但架不住彼時的明軍早已爛到了骨子裡,連流寇都打不過。
時無英雄,遂使豎子成名。
努爾哈赤從李成梁那裡學到的東西中,其中一條對蠻清最終的成功至關重要。
一個團體什麼最重要?
——讀書人和工匠!
李成梁那些幕僚,以及遼東那些文官讓努爾哈赤看了涎水直流。
而那些工匠就更別說了,努爾哈赤渴求而不得。
一朝造反,努爾哈赤第一件事兒就是劫掠。
而劫掠的重點是讀書人和工匠。
讀書人中出了個范文程,對蠻清幫助頗大。
工匠們打造兵器和農具,為蠻清征戰和耕種立下汗馬功勞。
可以這麼說,若是沒有劫掠而來的大明讀書人和工匠,蠻清必敗。
文治國,工強國。
這是蔣慶之眼中的當下政權構架。
但大明的匠戶制度卻讓人很是無語。
免費勞動力你要不要?
要!
但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。
每月十日的免費服役,讓工匠們牢騷滿腹,但卻不得不做。
蔣慶之的老爹原先就在鐵飯碗企業的流水線上幹過好幾年,回家發牢騷,說什麼幹多幹少都一個樣。於是摸魚的多了,躺平的多了,甚至搞破壞的也多了……
機器壞了!
休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