幕僚這才想起陳耀好面子的秉性,“那蔣慶之……”
“他回覆了老夫一個字!”陳耀嘴角翹起,“滾!”
幕僚:“……”
“是滾!”陳耀突然咆哮,“他讓老夫滾!”
黃氏在裡面聽到咆哮,嚇得貼著門邊緩緩出來,出門後,一溜煙就跑。
陳耀怒不可遏的看著幕僚,“他斷然拒絕,這是要趕盡殺絕之意,懂嗎?他要趕盡殺絕!”
幕僚呆呆的看著陳耀:“侍郎,此事……此事……大事去矣!”
戶部的事兒禁不起查,陳耀本身就不乾淨,只需查到些蛛絲馬跡,再順著捋下去,陳耀的那幾個心腹官員就難逃罪責。
“……爹死娘嫁人,個人顧個人,那幾人定然會把侍郎供出來。侍郎,自首吧!”這是幕僚所能想到最好的結局。
自首,加檢舉。
如此能減少罪責。
陳耀突然微笑道:“老夫束髮受教時,先生曾說,書中自有你等想要的一切,榮華富貴,名利前程。”
這是常規的說法,先生是用這番話來激勵孩子們的學習興趣。
“知曉嗎?在啟蒙之前,老夫最欽佩的官員是誰?”陳耀笑的很是嘲諷,“是文忠烈。”
文忠烈指的是文天祥。文天祥慷慨就義光耀千古,到大明時,追贈了諡號曰:忠烈。
“可先生這番話卻讓彼時的老夫茫然了,心想不該是學文忠烈嗎?”陳耀嘆道:“原來,是讓老夫學秦檜。”
儒家的墮落和教育息息相關。
從啟蒙開始,他們的路就走歪了。
讀書為何?
為了功名利祿。
這樣的教育氛圍下出來的儒家子弟,能有幾隻好鳥?
漢唐用的是儒皮法骨,故而強盛一時。到了前宋時,儒家終於真正的登上了權力的中央。開始了自己的表演。
“老夫歸家後把先生的話告知了爹孃,問是對是錯。父親說,先生的話沒錯。如今想來,錯了,都錯了。”陳耀哈哈大笑,他笑的落淚,“從那時開始,老夫便把讀書的志向改為了為了功名利祿。”
幕僚心有慼慼焉,可當下最要緊的是挽回局勢啊!
“侍郎,此事……”
“自首,最好的結局也得是發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