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鎮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洋四鎮 (2 / 2)

只是何夕自己茫然而不自知。

朱元璋看著何夕長時間不說話。

何夕心中越發緊張,心中暗道;“我在南洋做的事情,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嗎?”何夕越想越多,心中一動,暗道:“對了,有一件事情,我沒有說。”

何夕立即說道;“父皇,關於南洋的事情,有一件事情,剛剛不好說。”

朱元璋說道:“什麼事情。”

何夕說道:“關於南洋銅礦。”

朱元璋心中一動,說道:“南洋銅礦?”

何夕說道:“是的,我檢視資歷,又在南洋探查。已經知道了後世宿務銅礦在什麼地方了。就是在蘇祿國。而今蘇祿國王就在這一次來使之中。”

朱元璋說道:“我記得,這個銅礦規模很大。而且在一個島中。”

何夕說道;“正是。如果有了這個銅礦,朝廷就能大規模鑄錢。金銀銅鐵四級,或者三級貨幣體系,用以代替寶鈔體系。想來這個銅礦在,一二百年之內,大明的貨幣,就不會短缺了。”

何夕研究過很長時間寶鈔。但是他最後還是決定放棄寶鈔體系。

無他,寶鈔的欠債太多了。

這個欠債不僅僅是大明的。還有前宋的,金朝的,元朝的。

這三個國家在滅亡之前,都是濫發貨幣。再加上大明寶鈔從一開始,就衝著濫發,搜刮民財去的。可以說,而今的寶鈔,能與後世軍閥所謂之軍票差不多。

無非是一個沒有主觀意願,朱元璋只是不懂這些金融知識而已。而後世是主觀的而已。

即便,從洪武十四年之後,朱元璋並沒有在大規模發現寶鈔。但是依然擋不出寶鈔價格下跌,這其實也是這些年,大明財政逐漸吃緊的原因。之前沒錢就印寶鈔。而今這一項斷了。才會讓各方面都用度就減少了不少了。

一兩百年之間,中國百姓,經歷四五次紙幣的破產。幾乎所有人都學乖了。對於紙幣早就沒有信任了。

錢,本質上是信心,是信用。既然沒有人信,這錢就不值錢了。

何夕覺得,還是重新回到貴重金屬本位貨幣上比較好。至於信用貨幣。要等一等吧。但是貴重金屬貨幣,就要有足夠的貴重金屬。須知,中國的紙幣完全是貴重金屬缺乏,特別是銅的缺乏給逼出來的。

如果宋朝有源源不斷的銅礦,那麼也不會搞出交子。

朱元璋說道:“我記得,蘇祿這個國家,好像在二三十年後,請求過內附,是不是這個蘇祿王?”

何夕說道;“這個不清楚。南洋很多國家都沒有什麼史料,都是靠中國的史料才能窺探他們的歷史。”

朱元璋說道;“知道了,這一件事情,我會留心的。”

朱元璋留心的結果,在送別諸國使臣的時候,蘇祿國王在宴會上痛哭流涕,向大明請求獻土歸順。朱元璋再三勸說,安慰。也無濟於事,蘇祿王表示,寧為大明之鬼,不為蘇祿之王。

朱元璋見蘇祿王如此之堅定,也不好拒絕,最後答應下來。不過重申,僅此一例。下不為例。

於是大明在南洋的版圖,基本確定,就是南洋四鎮,新州,舊港,三寶,蘇祿。終洪武之世,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動,真正的大變動,是在之後。

不過,這些都是後話了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