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糧食危機
“說吧,什麼事情。”何夕打斷了朱雄英的震撼。問道。
朱雄英立即回過神來,低聲說道:“我發現了遼東糧食不足,如果按照這個速度,五六月,就要斷糧了。”
何夕點點頭,說道:“不錯。還有嗎?”
朱雄英這個時候,絞盡腦汁,也想不出來什麼了。最後只能沉悶地說道:“沒有了。”
何夕說道:“不管怎麼說,你也算有了一點點收穫。好好回去休息一夜,明天,你就有新的事情要做了。”
朱雄英高興地說道:“這麼說我過關了?”
何夕說道:“過關,憑藉你的身份什麼關都能過。不過, 你應該看過明鑑堂的一些教材吧。”
朱雄英說道:“看過。”
明鑑堂的教材,雖然不都是何夕主編的。但是在發行之前,何夕都一一校正過,即便是何夕遠在南洋的一段日子,這個工作也沒有停下來。何夕說道:“數學,是我們瞭解世界的工具。你明顯沒有利用好這個工具。這才是最簡單結論。”
“不過,既然你已經知道用這個工具了。也算你勉強過關了。”
這樣的文字,在明鑑堂教材之中到處都是。明鑑學派,也就是何夕在國子監拉出來這一票人。在學問上最大的不同,就是引入數學。對於有些人來說,簡直是離經叛道之極。
比如大家在談論性善性惡的,你說,有百分之七十可以性善,有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性惡,
這根本不搭界好不好。
但是這個態度與方法。在很多實際的工作之中,是很有效果的。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國子監出身的官員,有一些都很厲害。比如剛剛在大理寺任職的鐵鉉。號稱鐵青天。到處查案。很多離奇的案子,到了他手中,就昭然若揭。鐵鉉自己覺得,就是數學賦予他的力量。將數學思維引入查案之中。已經有現代查案子一些模樣了。
朱雄英此刻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但是想到他的發現,忍不住說道:“真的沒有問題嗎?”
雖然說,何夕早已以糧票發俸祿。但是並不是說,倉庫之中的糧食就不會被消耗了,且不說很多高麗百姓根本沒有俸祿可言,他們有的僅僅是口糧,要維持生命的。何夕可不能將這些糧食用糧票來替代。
另外,為了維持糧票的價值。
糧票兌換糧食的業務一直在展開。除卻剛剛發行糧票之後,有過一次大擠兌。最後很多百姓發現。將糧食拿到家中,還要自己保管。須知糧食保管,也是有多問題的。
一個不小心,生蟲,發黴了。有老鼠了。等等等等。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糧食的缺少。
而放在糧倉不一樣,只要儲存好糧票,糧食就不會折損的。
經過這一番教訓。百姓就慢慢習慣了糧票。
但是這不代表,糧倉就沒有額外支出了。其實每月都有一兩萬石糧食支出,都不是大額貿易,而是幾鬥幾斗的取走的。有很多原因,有的是糧倉兌換點, 並不是太多。整個遼東才幾十個。
幾乎就是各衛所糧倉,還有一些驛站的糧倉所在之地。
再多就要增加成本了。
但是遼東並不是只有這幾十個地方,以這個時代交通,超過一百里,就算是長途了。這種情況下,百姓根本不可能日日來領糧食。所以一次性囤積這麼多糧食,成為必然。
還有別的原因,或者就是家裡沒有糧食了。
總之,每月流出這麼多糧食是必須的。
何夕其實很早就明白這一件事情了。
也做了很多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