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皇帝與太子
正如方孝孺所言,太子很快就遇見了好幾個兄弟。
幾年過去了。留在南京的幾個王爺,也長大了一些。他們也對他們的未來憂心忡忡。畢竟,他們對海外還是很擔心的。雖然而今已經有好幾個王爺封到外面了。而且南洋的開拓,也讓海外的訊息源源不斷的傳入大明。
大明百姓對海外的恐懼,漸漸消散。但是海外真不是什麼好地方。沒有經過開發的地方,沼澤,溼地,氾濫的河流,炎熱的天氣。周王寫回來的書信,更是寫滿了治水的種種。
周王沒有想到,熱帶的降雨與中原完全不一樣,很多辦法都不能適用,吃了好大的苦頭。
而高麗卻不一樣,雖然偏北了一些。但是聽說高麗那邊的天氣,與北方差不多。更不要說高麗有人丁,有城池,有官員,甚至還能種稻谷。他們過去,什麼事情都不用做。
就有一個現成的國家。
自然個個想要這個現成的便宜。
不過,太子又能說什麼。不過答應在朱元璋面前提上兩句而已。除此之外,什麼也不能承諾。更加是承諾不了。
所以,等太子來到乾清宮的時候。已經有一點玩了。
朱元璋見太子過來。說道:“怎麼?你的弟弟們去找你了?”
太子說道;“父皇英明,這一件事情,兒臣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。不如請父皇定下人選。也好息了他們的心思,也不要讓兄弟之間搞生分了。”
朱元璋說道:“不錯。”朱元璋思忖片刻,說道;“那就魯王吧。”
太子並沒有多想,也就這樣定下來了。
其實朱元璋選魯王是有深意的。
朱元璋知道魯王在歷史上的德行之後,這幾年對魯王加強教育,管教很嚴苛,而今看來,似乎改過來了。不過,朱元璋也知道,以魯王的能力,很多事情都是玩不轉,尋常人而已。
海外開拓,別的皇子,或許能夠依靠一二能臣開國。但是魯王,能將這自己的事情搞明白,已經是不錯了。
送魯王去海外,就是送他去死。
至於魯王真的改了沒有?朱元璋還在觀察。
如果魯王真的改了。將來分割高麗,就將平壤,漢城一帶也納入大明管理。讓魯王在朝鮮半島南端尋一大城當封國,也足夠了。更不會威脅到朝廷。並與大明與日本隔開。
當然了,還有另外的原因,魯王而今才十五六歲,年紀有一些小。正符合何夕的想法。可以多留幾年,等兩三年之後,再就藩不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