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你不忍我就不義。
不過跳船也是一個技術活。賣國這件事情,如果做好了。那自然是榮華富貴不斷,就好像吳越王錢家,錢家將吳越國賣給了北宋朝廷,換了他們家世代富貴不斷。
延綿到明代乃至後世都是名門望族。
賣不好的。大概就是前腳賣完,後腳就***。更是成為人人喊打的貳臣。
不過,這一件事情,一時半會兒是做不成的。他首先要做的事情,就是調兵平叛。能調動的也只有南京京營,十幾萬大軍。只是京營大軍一動,影響太重大了。
一旦南京周圍空虛了。朱允炆決計不可能讓傅友德發動進攻的,無他,按而今南京的軍事部署,一旦傅友德戰敗,從山東到長江邊,軍隊數量並不多,如果南京京營再調走了。
那就是傅友德一旦戰敗。北軍很有可能打軍直衝長江邊上。
這是朱允炆萬萬不想看到的。
也就是說,南京京營從江南迴來之前,傅友德是不能北上的。
明年的先手很有可能就在北軍手中了。
丁顯嘆息一聲,也不是太在乎了。反正他都準備跳船了。還在乎這些事情做什麼?
丁顯立即安排下去。商議之後,讓韓國公李祺領兵平定江南之亂。
之所以是韓國公李祺,有很多原因,其中一個就是李景隆與韓國公一脈爭奪漢中總兵之位的時候,朱允炆權衡利弊之後,選擇了李景隆。
只能放棄韓國公一脈。
還有就說韓國公一脈諸將並沒有一個核心。韓國公李祺並沒有在派系之中一言九鼎的地位,韓國公出兵,也不會在軍隊之中形成絕對的權威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。
畢竟京營並不是其他的軍隊。
朱允炆決計不會讓京營掌控在一個人手中的,不管這個人是誰。
只是如此一來,平叛的進度自然要慢一些了。
雖然江南起事百姓都是一些烏合之眾。但問題是,軍隊打仗,內部沒有一個絕對權威,速度能快才是一件怪事。韓國公自己倒是立功心切,畢竟他在朝廷上話語權越來越小了。他也需要戰功來證明自己。
只是很快韓國公李祺就發現,最好的辦法,就是分兵數路,將麾下
的將領派出去,讓他們自己打自己的。這才最快的方案,聚集在一起,他們要為在怎麼大仗,恐怕要先打上一仗了。
只是如此一來,大軍分開以數千上萬為一隊,絞殺亂民。各軍之間缺少配合,自然有很多亂民逃出去,在偏僻的地方聚嘯山林,一時間難以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