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八章贖不回的冬衣
衣服在古代是很珍貴的東西。
很多百姓都只有一件衣服。
永樂年間,永樂帝帶著太孫丟下大隊,造***居。看見一家人縮在稻草之中,不敢見人。因為他們只有一身衣服,誰出門誰穿。面對忽然來的達官貴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面對。
永樂用此教育太孫,知民生之艱。
卻忘記了。運河兩岸如此,其實與他是燕王的時候,揮兵南下山東為主戰場有關係。
而今大明,因為何夕的影響。各方面實力要比永樂年間好上不少。而江南百姓的生活,更是要比大戰之後,一直恢復不過來的山東百姓要好的多。
但也好不了多少。
每年冬天過去,就會有一些百姓當棉衣,將棉衣交給當鋪,換幾個銅板,操辦而今的生活。等到了冬天,將棉衣從當鋪贖回來。用這種方式渡過難關。
棉衣已經是百姓家的大物件了。
只是而今又是一年冬天。
一個老漢在當鋪面前躊躇不前,無他,今年他們沒有錢了。但是冬天不能沒有棉衣,即便是江南也是如此,整個大明都在小冰河期,雖然在明初一段時間,是比較暖和的。但是僅僅是比較暖和而已。
更不要說,冷與不冷,不僅僅是氣溫的問題,還是一個感受的問題。
河南很多人都覺得,他們的冬天比東北冬天冷。那就是因為東北有暖氣,而河南很多地方都沒有。
而在古代取暖的手段是相當有限的。
木材也是需要錢的。在其他地方也就算了。還能有自己去砍柴的可能,但是在江南幾乎沒有什麼未開發的的土地了。即便有荒山,也是有主人的。不能隨便砍柴的。看書菈
一冬天都燒炭,根本不可能。
而且冬天不是農忙時期,也不可能全部吃飽。畢竟窮苦人家,食物也不是那麼充足的。
這種情況下,棉衣已經是最好的辦法。一件棉衣可以穿好些年,身體保暖,就可以少用柴火,少吃一點東西。各方面都節省一些。
但是老漢沒有足夠的錢。又不能放棄棉衣。一旦他贖不回來,這棉衣就是當鋪了。而雖然因為棉布工業化生產,棉衣的價格降低了很多。但是依然是他買不起的存在。
因為,百姓的閒錢都是透過紡織賺到的。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了。
百姓手中更多是糧食這些實物,不買布的話,根本不能賺錢,而今最賺錢的生意已經沒有了。百姓手中根本沒有錢了。即便這些棉布再便宜與百姓又有什麼關係啊?
甚至百姓一些賦稅也必須同新鈔來交。
這是丁顯為了擴大新鈔流動性的辦法。但是這等於對百姓又剝削了一次。
老漢終於嘆息一聲。
離開了當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