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四十二章國會章程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四十二章國會章程 (2 / 3)

之所以忽略府,一方面是建立太多的層次。另外,一方面也是想虛化府一級別。加強省一級別的權力。

地方上的議員只有一任,每一次開會之前,都會重新選的。

第四,就是皇權特許。

也就是皇帝特別指定的議員,這是皇帝本人的權力。

這一次定國是會之中,因為南北戰爭。文官大佬,與軍中勳貴的數量明顯不夠。無他,北京的文官體系其實很年輕的,最大的大佬,就是何夕。而南京這邊的文官體系,被丁顯給清理的差不多了。即便有留下來了,這些人也不敢充當大佬。

所以,以地方豪強為主。

但是將來很明顯不是這樣了。

只是如此一來,國會人數就大增了。

這也是何夕發現的一個小秘訣。那就是人越多,似乎越容易

操控。人數越多,每一個人單獨的意見就變得微不足道了。

何夕作為作為會議的組織者,就更容易用各種章程與手段來保證,議題的結果是自己想要的。

這或許就是民主的秘密吧。

所以,何夕就決定擴大會議人數。

當然了,也透過了決議,在南京中修建會議場所。要能容納一千多人開會。這其實也是一個很難的課題。畢竟,在沒有擴音設施的情況下,一千多人的大會場,讓聲音傳到每一個人的耳朵之中,想想就不容易。

這一項工程,對建築工程,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。

同時何夕決定設立常設機構。也就是國會辦公廳。

直接負責議員身份的確定。更替,領導下面的議會,並負責五年一度的國會組織。

這一件事情,自然是蜀王負責的。

其他種種細則就不多說了。

只能說這些章程公佈之後,那是幾家歡喜幾年愁啊。

整個國會議員分成為兩部分,也就是替換的,與不替換的。雖然在一個會場開會,但是其實經緯分明瞭。文官元老的產生是需要時間的。而今影響還不大。

對於勳貴們來說,卻是極大的利好。好處最大的,並不是那些國公,而是下面的伯爵與侯爵們。

無他,對於國公們來說,參政議政,向朝廷建言的權力,他們本來就有啊。只要不是剛剛繼承爵位的毛頭小子,朝廷做重大軍事決策的時候,一般都會派人去問問。或者下令讓他們就某事發表意見。

國會議員的身份,對他們來說是錦上添花而已。但是對一系閒散貴族們來說,卻是一個天大的好事。

很多伯爵雖然有爵位在身,但是如果軍中的關係斷了,其實也就沒有多少人看得起了。畢竟已經人走茶涼了。權力這東西,並不是誰官大,誰的權力就大,誰爵位高,誰的權力就大。那是要看具體情況了。

而今卻不一樣了。只要是伯爵,就是國會議員,最少有一項權力是保證的。那就是告狀的權力。

惹急了,在國會上,告某官一狀,估計這個官員必須到國會去給上上下下解釋,不死也要脫層皮了。

而且文官大佬的議員身份,是不能繼承的。但是勳貴的議員身份是可以繼承的。如此一來,勳貴立即成為大明特殊的存在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