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二十八章科舉之爭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二十八章科舉之爭 (1 / 3)

第二十八章科舉之爭

由不得張宗德不出面。

無他,雖然說何夕扶持大學出身的官員,但是他們很多人都沒有到能夠參與這個層次會議的時候。不得不承認,很多時候,人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。

大學出身,能在會場的人,不超過十個。

畢竟,這一場會議聚集的是全大明的實權人士。與學術的關係不大。

而且讀書人的腦子很靈活的,不管是讀什麼樣的書。張宗德瞬間看出了孔希路的用心。

第一條也就罷了。擴建大學,對新學出身的人也很有利。

無他,多一個大學,就多很多職位。

很多原本能力稍稍欠缺的人,就能一躍而起省卻十幾年的磨礪,站到一個很高的位置上。但是,第二的意見就是完全不認同了。

首先,科舉與吏試並行這一件事情,看似很好。但是實際上,一旦形成兩者並行。吏試也就廢掉了。

原因很簡單,科舉升官快了。有才能的人誰不想考科舉出身。而且科舉出身的人,自然會抱團。這些人升官快,再抱團,還有吏試出身的人出頭之日嗎?

這種惡性迴圈之下,將來吏試就沒有人考了。

這也罷了。畢竟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。

但是建議朝廷派人考核學問之高下,不以大學畢業為依據。

看似很有道理。

但是實際上,是給了家學,私學容身之地。也就是說,吏試這一件事情,可以讓人在家中學習,然後直接考一個資格,再直接去考吏試,完全繞過大學學習過程。

就何夕本人來說,這一點並不是不能允許的。

畢竟,何夕很清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,大學教育資源是很緊缺的。如果有人願意在家裡自學,也不是不行的。但是在張宗德這裡卻是完全不能容忍的。

無他,北京吏試之中,北方四大畢業是金字招牌。幾乎是四個大學出身的,只要去朝廷考試,幾乎都是走過場。沒有不中的。這也給四大帶來極大的榮耀。

很多人將四大升學考試,看成新的科舉,一旦考進四大,將來必定能當官。

事實上也差不多。

很多不當官的,大多數是因為自己不願意,但是在四所大學建立起的同學關係,足夠他們受益一輩子。

所以朝廷代替大學,進行吏試的資格考試。是嚴重損害了這幾所大學的利益。如果可以的話,這幾所大學,很想永遠永遠由他們四所大學壟斷這種權力。但是隻要是一個明白人就知道,這是不可能的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