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三十九章鐵路之爭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九章鐵路之爭 (2 / 3)

一方面,兩京鐵路的重要性非通凡響,幾乎是平行於運河搞得複線工程。大多是在黃淮海平原上,都是平地,雖然可能會受到洪水的威脅,但是總體上修建難度並不大。有運河做轉運,北方有足夠的鐵軌與枕木。修建起來的難度也不大。

而今北京與南京都是大明的都城。

明眼人都看出來,未來的大明首都未必是南京了。因為北京附近的資源太過雄厚了一點。

兵,鐵,糧,這些資源在,更不要說,當今陛下是北京起兵,橫掃天下的。遷都回北京,也是很多勳貴與北來大官的想法。

當然了,這都是後話。即便不遷回去。朝廷也不可能讓北京脫離管控。而兩京鐵路,就太重要了。是聯絡兩京的樞紐工程。

有極其深刻的政治內涵。

自然得到朝野上下很多人

的支援。

另外一個方面。就是人緣的問題了。

開國功臣集團可以稱為淮西集團。因為大部分功臣都是出於兩淮之間。而兩京鐵路,自然要聯絡淮西地方,開國功臣們很容易說動,出面支援。

而隆武勳貴之中,淮西不少。但是河北遼東人也少。雖然很多***可能不是河北遼東人。但是次一等的伯侯之中,河北人也是有相當數量的。當然了,北來的文官之中,河北出身的人更多。

這種情況下,他們同時發力,在定國是會上十分好透過,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。

但是除卻兩京鐵路之外,其他鐵路沒有多少支援的人。但是都有堅定的支持者,這一件事情,沒有一個定論。自然交到了何夕這裡。

何夕叫內閣的人過來商議,特別讓葛天工過來,為這麼多鐵路計劃做分析。

葛天工看過下面的異想天開之後。

將很多不可能的方案給去掉了。比如那些想在長江上建設橋樑,想在橫斷山脈,或者四川棧道上修建鐵路的主給打發了。

最後彙集了十幾份計劃。葛天工說道:「這些大概都是可行的。但是也有很多問題,我大體覺得,都是能夠解決的。只是到底行不行,還要看具體的勘探。」

何夕拿來細細一看。各省有不同的鐵路計劃,但是在葛天工的挑選之下,就形成了一個鐵路體系。

首先是隴海線,不過是從登萊沿著海岸線南下,然後沿著泰山南麓,到徐州,然也徐州向西,開封洛陽,潼關西安,一路到蘭州,與蘭州到北京的鐵路相連。同時分出一道鐵路到西寧。

這是將幾個身份的計劃聯絡起來了。

其中從蘭州到西寧的想法,自然是梅殷的想法了。梅殷在西寧數年蟄伏,對當地感情很深的。這個時候自然發揮自己的力量,為西寧謀好處。

否則這樣的事情,誰記得西寧啊。

除此之外,還有從大同雁門關,太原,一路到蒲州。也就是同浦鐵路。

這就是山西本地的強烈要求了。

其實陝西還有一個連線同浦鐵路到西安的路線,中間有一座黃河大橋的需求。但是被葛天工無情給去掉了。原因很簡單。

葛天工已經受夠了黃河大橋了。

別人只會看,葛天工在東勝建立了黃河鐵路大橋,而且是一座大鐵橋,但是他們不知道,這鐵橋出現了多次險情。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