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三十六章薛貞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三十六章薛貞 (1 / 3)

第三十六章薛貞

薛貞如此著急不是沒有原因的。

北方工業興起,侵佔大量人力物力。工人們所能賺的錢,遠遠勝過當佃戶的。而整個北方人口都是比較少的。更不要說,很多地方往上數十幾年,都是移民區,本來人口就不多。

而山西卻是北方人口最多的省份,何夕不止一次想打山西的主意。

但是山西的人口,也是有數的。這些年發展下來,山西人口外流嚴重。

這也是為什麼,山西在南北戰爭之中,一直是南方立場的原因之一。畢竟如果沒有民意基礎的話,南軍在山西也不會堅持那麼長的時間。

而同樣的問題,也導致了一個問題,那就是因為山西支撐的時間最長,所受到戰爭的苦難也就越重,畢竟戰爭後期,山西維持三面防線,後方物資都運不上來,全靠山西本地支援,但是山西本地如何能支撐住如此之消耗啊。

而且山西最後投降,在很多事情上都會被壓制。這也是人之常情。更不要說,兗州孔家的下場,山西很多人都看在眼裡。

很多人覺得,估計未來他們的下場,還不如兗州孔家的。

他們怎麼能不想辦法?

這一次會議,就是他們的機會。

何夕心中暗道:「果然定國是會是有意義的。」

如果沒有今日這一件事情,何夕也沒有想到,還有北方士大夫這個勢力。也沒有想過他們已經如此著急了。

何夕其實並沒有刻意針對這些群體。但是問題是,時代發展之下,即便沒有刻意針對,也被時代的浪潮給淘汰了。

此刻,已經到了狗急跳牆的邊緣了。

而今何夕已經掌控全域性了。自然不想看到下面出事情。從而打亂自己的計劃。畢竟北方所謂計程車大夫與江南士大夫還不一樣。江南士大夫的武風,也就一般般。

而北方士大夫可就不一樣了。

他們倒不是想尚武,但是他們的地理環境,讓他們不得不如此。北方儒學不盛,特別是元代遺留下的胡風。很多人都不講道理的。

南方是遺留了宋代尊重讀書人的習慣,而在北方這種習慣需要重新培養。既然不能講道理,自然要講武力的。

這些士大夫們要保持自己的利益,就一定要敢與人動手。哪年搶水不死人啊。

而且何夕也懷疑,薛貞代表的,不僅僅是山西一地。真要爆發起來,看似這些人在朝廷上沒有什麼影響力,估計要比江南士大夫們鬧得要大。

無他,江南士大夫對朝廷影響很大的。對地方影響也大。但是太斯文了。以至於身上很難有豪強的屬性。這也是他們在江南鬧事輕易被平定的原因。

但是北方士大夫們真鬧起來,可就不好說了。

這就是思想的力量,明明憑藉地方上的力量,南方士大夫雖然富有,其實並沒有北方士大夫豪橫。但是他們偏偏能改變規則,讓北方士大夫難以觸及朝廷中樞,被他壓制住了。

上一章 目錄 +書籤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