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文學樓>靈異小說>大明公務員> 第十七章兒孫福
閱讀設定(推薦配合 快捷鍵[F11]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)

設定X

第十七章兒孫福 (3 / 3)

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。

這個變化就是鐵路。

鐵路的作用很大,燕王從來是知道的。但是鐵路的作用大到這個地步,卻是他不知道。

西北鐵路,也就是從北京到漠南,從漠南到河套,從河套通向蘭州,甘肅的鐵路。這一條鐵路還沒有完工。但是氣象已經大有不同了。

最大的不同,就是豐州的復興。

豐州這個地名,也算是古稱。

在河套地區,有宋之豐州,遼之豐州。都不一樣。而今不過是順手拿來用的。就是在後世鄂爾多斯地面上,無他,就是露天煤田吸引了大量人員彙集在這裡。

這裡開採煤礦沿著鐵路線銷售。

因為露天煤礦,在

成本上比很多地方都低,甚至從西北運輸到北京,與遵化本地的煤都有一定競爭力。

於是,在煤礦附近,幾乎吹氣球一般,一座城池拔地而起。

當初用兵的時候,這裡是後勤節點之一。很多從各地調集來的民團,受朝廷僱傭在這裡勞動過。後來打贏了之後,很多關中俘虜也被押在這個挖煤。

但是而今也都放了。

只是,戰爭對人影響很多。

這些俘虜們,很多人即便離開了這裡,又能去什麼地方討生活啊。

畢竟,而今對軍中整體整頓已經開始了。

不管,怎麼整頓,有一個原則是不會變的。那就是之前很多南軍,都在裁撤之中。朝廷寧可引起兵亂。也要解決麻煩。

於是,各種人群在這裡聚集了。一座煤礦城市就這樣出現了。

朝廷也就設豐州管理。

其他地方,並沒有豐州這麼神速,但是燕王明顯感覺到了,西北的繁華,還有很多人向西北的流動。這種情況下去,西北十幾年之後,決計不是這個樣子了。

只是,西北越繁華,燕王內心之中,並不是太高興的。

大明不攻西域,原因何在?其實就是國力不允許,特別是西北地區,不能作為前線基地,大軍想要遠出西域,就必須讓西北當地能夠維持一兩千裡的後勤線。而現實的情況,攻伐西域的後勤線最少是從關中開始的。那就不是一兩千裡,是四五千裡。

這遠遠超出了大明的實力覆蓋範圍。對於大明朝廷來說,實力輻射到甘肅一帶哈密,已經是極限了。

而今情況不一樣了。

最少十幾年後,朝廷對西域的經營,就有能力了。到時候,燕國該怎麼辦啊?

這是燕王最為擔心的地方。

畢竟在他看來,燕王與海外其他王爺是不一樣的。

「從今天起,本書進入收尾階段,每天兩更。」

上一頁 目錄 +書籤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