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何思遠的未來
何夕真的很累了。
而且他不下來,何夕與朱雄英之間的矛盾,一定會爆發,反而會影響自己的事業。
只是很多事情,善始容易,善終難。
如何體面的退出政治舞臺,完成四十出頭,就退休的偉大夢想的同時,也保全自己事業與名聲。這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。
何夕也不能等將來再去想啊。
「我該怎麼辦啊?」何夕心中暗道。他忽然想起了朱元璋。不知道,朱元璋在他這個位置上,會怎麼做?
安慶公主很快打斷了何夕的思考,她說道:「思遠年紀也不小了,你這當爹的有沒有別給兒子安排啊?」
何夕說道:「明天吧,明天我問問他想做什麼。我再做安排不遲。」
安慶公主頓時不願意了,說道:「你這是在敷衍我。他想做什麼,這輪得到他說話嗎?還不是聽你這個當爹的。」
「將來,讓他繼承你的位置當個國公就行了。還有什麼大不了的。」
這就是何夕與安慶公主在教育理念上的不一樣。
在古代,其實很多人沒有很多選擇權的。不管是誰。
很多人對於古代爭奪家產的不屑,覺得有那個功夫,不如自己出外面打下一番事業。而不是爭奪一點家產鬧得面紅耳赤。
那其實是中國高速發展的問題,讓很多人以為,自己創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。
其實不然。
這些年經濟形勢不好。連啃老這一件事情,也沒有多少提了。就可見一斑。
對於大多數古代人來說,爭奪家產才是最方便快捷的路線,而不是去外面白手起家。
所以,對於子女教育這一件事情上,固然是父母觀點的嚴格。但是實際上,這些子女也沒有什麼選擇權。
父母能給出的方向就是這幾個,在這幾個有限的方向之中,將來才能更好的生存。有其他想法,幾乎不可能成功,將來說不定會被餓死。
這裡的餓死是真餓死,而不是誇張的說法。
所以,子女根本沒有什麼選擇權。
也不可能有什麼選擇權。連活著的權力都沒有。更不要說其他的選擇權了。
何夕卻不一樣了。何夕更希望孩子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他好歹是一方重臣,青史必然留名的人物,自然可以給兒子更多的選擇權。至於,國公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