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仲亨去京師,自然也要帶著南洋諸王。
比起陸仲亨,南洋諸王就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了。畢竟,他們與中樞之間並不是沒有矛盾。而是很多人都看出來了。相當長一段時間,大民朝廷是不會動藩王的。
畢竟,十幾位藩王,從西域到東洋,從東洋到南洋,已經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,牽一髮而動全身。不要說,大明大戰剛剛過去,立即大動干戈好與不好。
單單說,即便而今大明休養生息很長時間,也要考慮對任何一個藩王動兵引起的連鎖反應。與政治影響。
就地理上而論,南洋諸王是最不用擔心的。
特別距離大明足夠遠。
江南一處梅院中。
去歲江南之亂,而今還留下了很多痕跡。
隆武三年江南之亂,註定要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這裡有太多的細節可以寫了。
比如,自耕農對於機器的抵抗與摧毀。
比如,在工業化浪潮之中小農經濟瓦解的過程。
比如,無產階級的覺醒。
比如,舊士大夫階層的衰落。
比如,人的命運的不同轉向,才子佳人的愛情,在大時代中的悲劇。等等。
對於顧王孫來,恍若一場舊夢。還是一場噩夢。
這一場夢太殘酷了。
原本家世優越,父祖在朝堂任職,自己可以當富貴閒人的公子哥。成為了毀家滅族,易名改姓,隱藏在暗中,掀起風波的探子。
原本自己從來不正眼瞧的身份,卻成為了自己後半生的必須做的事情。
就好像這一處梅院。
這一處梅院。顧王孫恍惚記得來過。是很小的時候,那時候的梅院並不是這樣的。雖然是方寸之間,但是層層疊疊的院落,各種透牆隔斷,看上去
雖然只有數畝之地,卻彷彿天地之間,皆是梅花。
每一處景緻都是精心打磨。每一個門洞與透窗,都是匠心獨運。
而梅花更不用說了。
是不知道多少花匠的辛苦,明明細心照料,卻一定要顯露出野趣,才算是上乘的佳作。這才有意境,否則不管這梅花再好,也會淪落為匠氣,卻淪落下乘。
而這種野趣,非大匠所不能為做。
一般都會東施效顰而已。
但是,而今卻截然不同了。
一場大亂之後,這裡已經是殘垣斷壁,更沒有人去看管這些梅花了。反而更有情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