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大臣們未來的命運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比如夏原吉。他也算是國子監出身,但是問題,是他在國子監的時候,何夕已經不在京師了。甚至失去了國子監的控制權。夏原吉在建文朝當上了戶部尚書,是齊德的左膀右臂,理財能臣。所以很多財政政策沒有成功。但是夏原吉也是努力支援前線軍需,也是很有能力的人。
歷史上,他投奔燕王之後,做到了國家重臣。
但是而今,他只能被降職,為江淮巡撫。
如果沒有意外的話,他會在巡撫任上輾轉多年,今後只會加虛銜,不過升本官。或許將能成為南洋總督,東洋總督,臨老當一當順天府尹,這一輩子的政治前途就到頭了。
這還是他一路升遷,並沒有出現什麼錯誤的情況下。一旦出了錯。
將來的事情,就不要提了。
這些南京舊臣們,大概都是這樣的前程。
除此之外,兩廣也平定了。
這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。
沒有覺得兩廣地區能夠獨抗朝廷。
而這個時候,樞密院也做出了一個新編制。
那就是消減衛所。將三百多個衛所消減為一百二十多個。並建立總兵力一百二十萬的禁軍。
更是設兵馬司,設立由地方官可以排程的兵馬司物力。
大概一個省一到兩萬人左右。
當然了,這個是按照各省不同的而定的。有的省地方大,人口多,就多一點,有的省就少一點。
大明兩京,河南,河北,山東,山西,陝西,甘肅,遼東,高麗,江淮,安徽,湖廣,四川,江西,浙江,廣西,廣東,雲南,貴州,福建。共兩京十九省,再加上外派東洋,西洋的兵力。
大概有三十萬之眾。
於是,就構成了大明總兵力。三十六個軍。加上若干中央直屬部隊與北洋,南洋兩大水師體系。作為禁軍,共一百二十萬。各地兵馬司一共三十萬。加上衛所軍,大概在六十萬。
總共兩百三十餘萬。
當然了,這還是
給出了總計劃,想要落實這個編制,需要好幾年的時間。
也需要不知道多少人事上的安排與衝突。
這一次整編,本就是新舊力量的一次大洗牌。這一次洗牌之後,衛所制度與洪武年間各家勳貴遺留下來的影響力,將會蕩然無存。
隆武時代,將來真正的來臨。
除此之外,對於隆武朝,還有一件不得不做的大事,那就是確定,隆武朝的正統性。
不是在文章之中,寫上幾句就可以的。要想讓天下人信服,是要做很多事情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