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齊德的本意,直接燒掉,殺了使臣,表示決裂就行了。
只是。他想要這樣做的事情,看著眼前的將士。
忽然內心之中,有什麼東西破碎了。
齊德其實不大懂軍事。
他在內閣負責軍事方面,其實更多是後勤方面的。對於具體怎麼打仗,並不太明白的。但是齊德在態度上很是堅決。也很是負責。
在開戰的第一天,他就站在城頭上,等待北軍的進攻,也算是以身做則。
但是那一天,他差點死了。
宋晟守榆林的時候,還將榆林城牆作為最後一道防線。但是在北軍炮擊的時候,是不派人上城的。雖然實心彈傷害有限。但實心彈砸在城頭上,崩起的磚石碎片,殺傷力不容小窺。
而耿炳文守延安的時候,從頭到尾,都沒有在延安城牆上作戰。當然了,這一戰是以耿炳文的撤退為結束的。
不知道,如果耿炳文不撤退,雙方會不會
最後以延安城作為勝負的關鍵。
齊德以身作則的態度是很好的。但是做法就很值得商榷了。反正第一天,守軍傷亡慘重。
齊德都受傷了,如果不是運氣好,僅僅是皮外傷。那一塊磚石碎片再往裡一點,估計他的胳膊就廢了,粉碎性骨折。很難治癒那種。
在軍中很有可能就需要截肢了。
並不是軍醫不能醫治。
畢竟,粉碎性骨折,在中醫裡其實也是能夠治療的。在戴神醫的弟子,以及再傳弟子之中,能治療的也大有人在。
但問題是,戰場上醫生屈指可數,能治療粉碎性骨折的醫生更是少之又少。
戰場上的傷員又那麼多,沒有時間給你浪費好幾個時辰做手術。
而也是這一戰,齊德清楚的看到了戰場是什麼樣子的。簡直是血流成河。
接下來的兩日,北軍單單以炮火轟擊之下,揚州城就好像是紙糊的一樣,支離破碎。守在揚州城之中,與守在揚州城外,似乎並沒有什麼區別了。
如果是一員老將,比如還在藍田堅守的楊文。
他大概會選擇,放北軍進來,打巷戰。
畢竟在預定的營地之中交戰,與而今的情況也差不多。並沒有到絕望的時候。但是齊德不一樣。齊德對這方面沒有那麼多的認知,他對戰爭的解讀,還與很多文官差不多,覺得城牆就是一切,城牆破了,也就是城破了。
戰事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了。
不過,雖然路徑不一樣,但結論卻是不錯的。
揚州之戰,本來就是一場絕望的掙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