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元老對軍隊的影響力是驚人的。
區區一些人事任命未必管用。之前傅友德在為朱允炆背書,朱允炆是不用擔心這一件事情的。而今不一樣的。
朱允炆見沒有人說話,心急如焚,努力控制局面,說道:「宋國公何在?我不是派人去請了嗎?」
「陛下,宋國公沒有在南京城中,聽他們府上下人說,宋國公畏暑氣,去龍虎山避暑了。」一個太監立即說道。
「好一個龍虎山避暑。」朱允炆冷笑道:「他怎麼不去西天避暑啊。」
朱允炆怎麼不知道,馮勝就是不像參和這一件事情。反正他中立,不管誰當皇帝,都不可能對他怎麼樣的?在傅友德出戰之前,馮勝就已經更感覺到不妙了。
所以才提前出去了。
此刻朱允炆去龍虎山也找不到馮勝。
馮勝的人脈與關係,出去躲幾個月不是很簡單一件事情嗎?
幾個月半年之後,塵埃落定,再回南京不遲,更不要說,馮勝年紀大了,他本身就有兩個
女兒,沒有兒子,女兒也沒有在身邊。也不用擔心南京有什麼親人受到牽連。雖然有一些親族,但是馮勝不覺得朱允炆會沒有品到這個地步。
「陛下,臣請揚州將兵。」齊德說道:「而今事急矣,關中,山西,河南數敗,北方不復我等所有。最新情報,北馬,已經越過淮河,深入鳳陽。而北方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。而今能做的就是渡河在揚州設防,提防北軍渡江。」
丁顯說道:「那長江口的水師怎麼辦?」
丁顯無能為力的感覺,就在於此,數個方向,都存在敵人兵馬,之前不覺得,而今長江馬上就是戰場了。本來在外海出沒的水師,一下子成為了殺手鐧。
成為了南京腹心之中一根毒刺。
「陛下,現在怎麼做都是問題,但是做了總不做好。而今江淮之間一片空虛,臣調查過了。淮安,揚州等地,不過一兩千守軍。如果不增補兵馬。一旦北馬窺江,局面將不可挽回。」
「揚州在手,最少能保持大軍長江北岸還有立足之地,讓賊人頓足長江以北。」
齊德大聲說道。
守江先守淮的道理,齊德不會不懂。
江淮之間作為防線,長江有很多支流在北方,所以北方政權可以在這些支流之中修建船隻,直撲長江,從而爭奪長江天險。到時候長江作為天險成為了雙方的共同有。
而淮河就不一樣了。
江淮之間在古代是不連通的,而今即便連通也不過是幾條水道,容易封鎖。
只要把守住這幾條水道。敵人就不可能進入長江之中,更不要說,淮河水戰本來就是北方人難以逾越的。而且即便北方越過了淮河,還有長江兜底。
而且長江作為交通要道,還能作為後勤的重要通道支撐佔據。
是以守江先守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