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軍前線指揮官,猶豫再三決定將過河的一個團殘部撤回來,雙方依靠這一條小河對峙。
只是這一個決策,事後證明是極其錯誤的。
因為撤退這個命令,在混戰之中的北軍執行成為潰退。導致南軍幾乎是跟在他們後面衝上了北岸。本來就不是太深的小河,被北軍與南軍的屍體給填平了。大量南軍踩著屍體,義無反顧的衝向北軍。
這種情況。讓河對面的北軍根本沒有想到。
所以,很快雙方陷入鏖戰之中。
平心而論,在戰場上火力密度是有上限的,猶如戰場的人數也是有上限的,人並不是越多越好的。很多時候,人多到一定程度,就不能增加戰鬥力。
但是在這個時候,這個上限還是很高的。
雖然投入大量士卒,會造成大量的傷亡。但是南軍前撲後繼,踩著屍體進攻的態勢,也嚇到了北軍。
當然了,這也有手榴彈大量運用。
南軍比北軍更重視手榴彈。原因很簡單,南軍別無選擇了。手榴彈是最便宜的武器了。所以南軍承受巨大的傷亡靠近北軍之中,北軍都會面臨一場手榴彈雨。
當然了,這些黑火藥手榴彈威力有限,但是即便威力有限,那也
是爆炸啊。爆炸傷害要比尋常動能傷害覆蓋廣。
於是,南軍與北軍的傷亡近乎一比一,甚至南軍的傷亡還在北軍之上,但是在戰場上的形式,卻是北軍步步後退。
那是因為,南軍投入人數太多了。
遠遠超過來當面北軍。
訊息很快都傳到了葉沈的耳朵之中。
而且傅友德就是衝著葉沈來的,在葉沈的位置,都能聽見前線炒豆一般的火銃聲。一直不停。
葉沈弄明白傅友德是怎麼想的了,又是怎麼做的之後,不由的說道:「不愧是傅友德。不愧是潁國公。」
說起來,傅友德的計劃並不複雜。想法也並不出奇,但是又準又恨。一下子將所有賭注都壓在桌面之上。
讓葉沈陷入被動之中。
葉沈也不有讚歎。
這個計劃的關鍵點在於步兵的快速機動,幾乎在一兩時辰之內,將大量兵力集中在一起,而且,傅友德創造性的對火器戰術的理解。
是的,隨著火器越來越發展。火力密度越來越密集,戰場上的隊形只能越來越鬆散,廣武山之戰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。
很多人都覺得,將來的單位數量軍隊控制的面積越來越大。
但是傅友德告訴你,不,戰術上的分散,與戰略上的集中是兩回事。更是從這一點出發,形成了而今這一套戰術。
傅友德將所有的籌碼都在砸在一個不到兩公里的寬面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