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樣的價格,自然有很多商人不願意。
但是奈何,他們想要從北京進貨,手中的新鈔就是廢紙。甚至有些商人將原材料等貨物賣給北京,而北京方面卻給的就是新鈔。無他,朝廷這裡繳獲了很多新鈔,根本沒有地方花。
再加上,丁顯發行的新鈔數量非常大。
而各方面商業都需要北京舊鈔。
而南京中央銀行之中,依舊保持著新鈔與舊鈔一比一兌換。
於是,無數人過來兌換。甚至排起了長龍,將南京的大街都給堵塞了。
丁顯對這一件事情,反應是很遲鈍的。
這也不怪丁顯,這一件事情對他來說,是一個新鮮事物,而何夕在北京早就建立了完善體系,對市面上的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,都有監控。何夕本身還保持對國企,對遼東系,乃至於所有大商人的影響力。
再加上朝廷制定金融政策,與強制執法的權力。
市面上有什麼事情,何夕很快就會知道了。
甚至銀行還有一個專門的經濟機構。雖然而今並沒有什麼成果。但是最少不是聾子瞎子。
而丁顯也有自己的情報機構。但是卻沒有那種專門的經濟調查機構。很多事情,都是發生了之
後,他才明白過來。
但是那個時候,南京中央銀行的北京舊鈔已經兌換出一半以上了。這還是給出很多限制。比如說,每天限額兌換等等。這也是學習北京方面的手段。
還有一個更讓丁顯感到害怕的東西。
那就是市面上很多商家已經不收新鈔,反而用舊鈔了。
畢竟,舊鈔本身就已經在整個大明流通了很長一段時間了。小老百姓不知道背後的問題。他們只知道,他們用新鈔老是貶值。而舊鈔不貶值。
其實舊鈔也貶值,只是因為北京方面工業對南京農業社會存在剝削,而北京方面的貨幣在南京這裡是有溢價的。再加上,南京新鈔貶值是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的。
百姓反而覺得北京舊鈔沒有貶值了。
而這種局面,姚廣孝根本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。
如何夕一般強制將使用舊鈔的人給拿下。
但是姚廣孝在發行新鈔的時候,投機取巧。新鈔的根基先天不足。
北京舊鈔發行是以金銀為本,雖然而今天下巨大多數金都在中央銀行,但是與發行貨幣總量之間的比值,已經是一個秘密了。最少很少對外公佈了。很多人都覺得,應在一比十以下了。也就說,之前一兩對應一元,而今已經是一兩對應十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