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其實對南京的反應還是瞭解的。畢竟他在南京並不是沒有眼線。
自從河間會戰大敗之後,整個天下都震驚了。
北京從河間會戰之中,得到多少好處,南京就由多少壞處,畢竟雙方是此消彼長的。
最大的影響,大概是晉王了。
本來,晉王已經安排好了。
作為一個宗室王爺在京師閒居而已。但是不知道怎麼得,晉王的一句傳開了。說晉王悔不當初。
至於後悔什麼。雖然沒有細說,但是該怎麼的都知道了。
於是,晉王死了。
急病暴斃。
晉王世子也病了。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,從
此不見客了。
似乎晉王一系一下子消失了。與秦王一系的局面相差不大,秦王一系而今也是夾著尾巴做人的。
朱允炆的心眼雖然不大。但是大局觀還是有的。而今藩王雖然在海外,不怎麼影響大明內部鬥爭。但是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的好,給晉王的面子,不是給晉王的,而是給其他藩王的。
不到萬不得已,殺一個藩王,還是不好的。
這也是晉王肆無忌憚的原因之一。
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。
朱允炆在承受各方壓力之下,想要努力表現出自己強勢的一面,就將這個叔叔給祭旗了。
這僅僅是南京局面一個縮影而已。
河間之敗,一開始南京是萬萬不敢相信的。等具體戰報到了京師,南京上下才敢相信,居然發生瞭如此荒唐的事情。
不過,對於河間之敗,輿論之中分為兩派。
一派自然是將傅友德給拉下馬的。
這些人盯著傅友德的位置,還有傅友德派系的權力已經很長時間了。而今有機會自然要將傅友德給拿下。對傅友德進行了不遺餘力的進攻。
還好傅友德是國丈。
所以這些攻擊還是有一些底線的。
否則的話,不知道會搞出什麼樣的事情。
這一派在明面上是主流。看南京的報紙都是這樣的想法。
但是另外一派,卻是在高層之中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