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夕是很注重程式正確的。
因為何夕擬定的政府決策程式是這樣的。何夕這才要回京,趕緊走程式,將何夕想法形成具體的章程,從朝廷內部走一遍,然後形成有法律意義的檔案。
即便最後依然何夕的想法為主。但不能他與皇帝這裡一拍即合,私下就擬定好了。
朱雄英自然也是知道,他說道:「姑父的意思,朕明白。不過姑父先給朕透個底不行嗎?說說你的想法。」
何夕說道:「其實也很簡單,建立野戰軍體系。將天下可戰之兵,全部歸於禁軍體系,各地衛所兵只有駐防職能,並且衛所世襲官職不能帶進禁軍之中。爵位體系也是很簡單,就是建立低階爵位體系。最低一級別,等同與世襲百戶。將衛所世襲官職全部轉變為爵位,朝廷按爵位發爵金,並且給予其他特權。比如,上武學,上大學的特權,比如,在宮中設立侍衛,令有爵位的人才能入選,在御前行走等等。」
「但是,」朱雄英說道,「衛所官制不能世襲了。」
何夕說道:「陛下英明。」
朱雄英沉思片刻,嘆息一聲,說道:「現在合適嗎?這樣動靜很大。」
雖然說,而今的衛所制度還沒有徹底衰敗,但是如果誰都覺得大明衛所的軍隊都是齊員滿編的,那就太天真了。
衛所缺額。不僅僅南京那邊有,北京這邊也有。
即便給各級世襲衛所軍官這樣那樣的好處,也
比不上他們的世襲官職。無他,他們的世襲官職能讓他們將衛所的土地變成了自己的土地,衛所計程車卒變成了自己的奴隸。
這種情況現在還不明顯。那是因為各家都打過仗,知道在戰場一定要有信得過的人。否則那是不可能打勝仗的。所以他們善待士卒,為的是讓這些士卒在戰場上拼命。活著說很多士卒都是跟著他們南征北戰,過命的交情,自然不肯薄待。
但是時間一長,可不是這樣了。
他們一代兩代的交情,等這些老人都過世之後,還有什麼交情?天下一太平,大家覺得賺錢比打仗更重要的時候,自然不在乎這些所謂的老交情了。
其實,單單就衛所的待遇來說。
士卒的待遇要比尋常百姓好。衛所分給土地,雖然交種子糧,還要打仗。但是那是土地啊。如果這就能給一塊土地,中國百姓能瘋了。中國古代,凡是能做到軍功賞田的軍隊,一定是非常厲害的軍隊。
敢玩命的軍隊。
但是為什麼軍隊之中,還有這麼大規模的逃兵。
自然是做不到這一點,這些士卒在軍中根本就是當奴隸來用的。..
可見世襲百戶,世襲鎮撫,指揮使等這些官職,其中有多大的利益,這些利益不是區區一些低階爵位,一些年金,還有特權就能收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