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何夕也不知道燕王在這番話裡,有沒有對朱雄英的不信任。
而且就何夕本意也覺得,燕國太大了。
如果燕國分成兩三個諸侯國,何夕就一點想法都沒有了。但是而今燕國對北方國防已經有一定的壓力。
而今不過是時機不對,如果時機對,何夕自己都會出手,對燕國進行一定的修剪。
燕王說的是大實話。只有大實話才讓人無言以對。
燕王說道:「有些事情,現在能辦將來未必能辦,現在辦,很多事情就會不一樣的條件,就好像這鐵路,如果將來修鐵路,這鐵路經營權是誰的?」
何夕嘆息一聲,說道:「佩服。」
燕王將一切都算透了。
他就是要趁著這個時候要好處。這裡有些好處,將來一會讓。但是有一些好處,將來燕王也是寸步不想讓的。所以,這才來找何夕談。
燕王已經說明了。
他想要修鐵路,固然有很多原因。
比如他面對帖木兒的壓力,需要更多的支援。但是想想也明白。雖然說北京生產能力是夠的。但是而今有南北戰爭,前線
都在督促軍火,即便是燕王拿錢來買,也會有相當高的溢價,如果燕王可以等上幾年,南北之戰打完,說不定有大量的剩餘軍火,那個價格就很低了。
能讓燕王省一大筆錢,燕王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的。
但是燕王依然要這樣做,就是因為他看出了鐵路在軍事上作用。北京在西北壓著南京打,固然有軍力的問題,但是本質上,還是鐵路的戰略意義被何夕發揮出來了。
看似北京後勤線很遠,但是實際上,比南京近太多了。
這種優勢轉換到戰略上,讓南京根本難以招架。
燕國需要鐵路,沒有鐵路燕王對西方的征戰是很難成功的。即便是成功了,也很難維持,自古以來中亞地區興起的大帝國,很容易分裂就是這個原因。
但是燕王也很懼怕鐵路。
因為鐵路大大延伸了帝國的控制線,燕王與何夕走得近,對何夕的很多思想理論很理解。其中,對於分封海外的國策更是明白其中背後的原理。
就是何夕提出的一些中央難以控制的地方,才分封宗室,進行間接統治,並且拱衛皇室。
這個政策就是原本的漢地不分封。
但是本質上,並不是漢地不分封,而是朝廷能夠實際控制的地方,不分封。
這兩者是有差別的。而且差別很大,因為現在朝廷能夠實際控制的地方,也就是傳統漢地,但是將來可就不一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