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了,在這其中,南軍騎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。
宋晟豈能不知道,守城必守野。
當守城戰,打到只能固守城池的事情,戰事已經進入下半場了。
只是,雙方騎兵在質量上相差不大。ap.
蒙古騎兵,也就所謂的韃騎,在明軍之中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編制。畢竟,在開國之初,朱元璋收集所有騎兵才不過數萬騎,比起其他軍隊少之又少。而在數年之後,就是十數萬騎之多。其中有大量降兵。
到了明成祖乾脆在三大營之中,有設了三千營,而三千營就是韃騎。作為明軍的精銳主力之一。
所以蒙古騎兵戰術戰法,加上大明的物資保障。就是大明騎兵的底色,後期還增加了一些火器的使用。
而今雙方情況差不多。
這些騎兵大多都有手銃。還有好幾把。但是手銃這東西在馬上固然是有作用的。但是更多的事情,還需要長刀廝殺。雙方的區別大概是南軍騎兵漢騎多一點,北軍騎兵蒙古騎兵多一點。
但是彼此都是胡漢摻雜。
雙方廝殺很是慘烈。
從一個兩人,到數十人的斥候戰,到數百人
上千人的大隊騎兵衝擊,甚至榆林城下,掩護大軍立營數萬騎兵廝殺。
一場場廝殺下來。
南軍支援不住了。
不是南軍不能打。而是南軍騎兵將領都跪在宋晟面前,說道:「將軍,給標下留一些種子吧。不能這樣打下去,再打下,跟隨標下出來的兄弟們一個也回不去了。」
不是一個人,而是很多人都跪在宋晟面前求情。
宋晟還能怎麼辦?
宋晟知道,這不能怪他們。
只能說是北軍在騎兵方面的優勢太厚了。
第一厚,就是在具體數量上,是遠遠超過了南軍的。
且不說,那些編制在各軍之中,分數各軍的騎兵軍隊。甚至專門騎兵純騎兵軍。單單說漠南蒙古上的蒙古人。這些人就是北京最大的依仗。蒙古人靠著漠南數百萬人,壓榨出幾十萬騎兵。而今北京做不到嗎?自然能做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