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說過,在軍隊安置上,遼東高麗方向佈置的軍隊並不多,哈刺不花手中不過萬餘步卒,兩個團,再加上軍部人馬。而今快速進軍之下,難免入不敷出。
兵力是很重要的。固然能從徵南軍之中調派人手。但是到底不方便。
還面對權力爭奪。
如果徵南軍這邊的人手太多,他打下來的這些地盤,是聽他的哈刺不花的,還是聽徵南將軍那邊的。
在打仗上,哈刺不花雖然不行了。但是在權力爭鬥上,還是很敏銳的。
哈刺不花其實猜對了。
登萊在手,黃河防線從下游突破之後。徵南軍很快就有想法了,葉沈上奏希望大軍立即東進,越過黃河,橫掃泰山以北地區。拔掉濟南。
而哈刺不花的奏疏也來了,哈刺不花的想法是先不進攻濟南,而是橫掃沿海地區,攻下海州。
海州,也就是連雲港,這個時候的連雲港還是一座北方最後的港口,更有淮河出海通航。沿著山東沿海南下,全取登萊兩府之後,拿下海州之後,可以透過淮河進攻運河。
截斷南軍後路。
如此一來,南軍在前線的軍隊也不能維持。
更重要的是,打入南直隸。
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訊號。
雖然說,南直隸與南京腳下,還是有很遙遠的距離。但是問題是,南直隸的本意,就是不設行省,歸南京直接管轄。在政治版圖,這裡與京師的聯絡,遠遠超過了其他省份。
北京打進南直隸,不管海州與南京之間,還有多遠的距離,也不管有沒有其他的作用。單單這一點,就足夠讓天下人為之震撼了。
當然了,這兩個戰略難分高下。
畢竟,濟南也很重要的。如果拿下濟南,即便山東並不是全部在北京手中,北京即便上可以設山東行省了。也就是北京從南京手中奪了一個省。
這也是有很重大的戰列意義的。
畢竟,即便南軍厲害的時候,也沒有從北京手中奪一個省會。
只是,很多事情不僅僅看對外部的影響。
也要看對內部的影響。
葉沈已經是國公了。
將來怎麼辦?而進攻濟南,不用說南京一定會拼死反抗的。可以預見一場規模龐大的濟南戰役,就會爆發。這一戰近乎與河間之戰的決戰。
南京是不會退的。
而且是守城戰,雙方數十萬兵馬匯聚在一起,非葉沈不能用。
畢竟北京所有將領之中,也只有葉沈有指揮大規模戰事的經驗。但是葉沈一旦再勝,三勝,這裡面的問題很大。
但是如果按照哈刺不花的方案,也就是分出一支軍隊,大概可以為徵東軍,由哈刺不花率領。而且失敗的可能性不大。而且如果真能達到哈刺不花所言,從淮河進攻運河,做到截斷運河的作用。
那麼南軍沿著運河的總退卻,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