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七章人心
天下文脈,這東西是虛的。說有用,很多事情也沒有什麼用。但是說沒有,卻也不見得。無他,說天下人是天下人之天下,這大體是空話。但是天下是天下讀書人之天下,說起來有些偏頗,但也不能說不對。
即便是武夫,如果不讀書,也不可能指揮千軍萬馬。
而文脈這東西,就等於意識形態的制高點。
並不是說,方孝孺一死,何夕就能奪得的。但是方孝孺一死,最少南北兩京回到了同一個起跑線。
李景隆嘆息一聲,他也覺得北京的勝算越來越大了。
這也讓他對姚廣孝越發客氣之餘,內心也是有些惆悵的。他畢竟常年在南京,也算是南京人了。他也看得出來,北京如果贏了,南京或者真是南京了。北京卻是京師了。
這並不是他想要看到的。只是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啊?
只能嘆息一聲,將一杯茶倒在地面上,算是祭奠方孝孺。
丁顯雖然一直在暗示自己,不可得意忘形,不可得意忘形,但是他的神色已經透漏出自己一些心情。
他很高興。特別高興。
不過,他也知道,殺方孝孺是開始。他畢竟將下面的事情給做好,做結實了,他才能保證自己的權位。所以,他首先要做的是論功行賞。
他班底薄,所以凡是投靠他的人。凡是他原本的支持者,不管是什麼身份,什麼跟腳,統統提拔。
丁顯一個個都見了一面,最後到了楊溥。
丁顯說道:「我有今日,楊生是立了大功的。你有什麼想法,儘管說來,就是求官,我也答應。」
丁顯是很欣賞楊溥的。雖然說,楊溥僅僅是寫了一篇好文章。只是一個引子,接下來的事情,與這一篇文章關係不大。但是好文章難求,文章好手也不好求。
最重要的是,方孝孺作為文壇盟主,這樣的人才,大多都是方孝孺門下的,即便不是方孝孺門下的。也是仰慕方孝孺的。所以,忠誠好用的人不好找。
楊溥明顯是自己人。他已經暗示的很明顯了。就讓楊溥求官。
但是楊溥卻心思很複雜。
之前的楊溥其實很單純的。而這一年,他人生大起大落,本來以為是一件小事,他卻為這一件小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,母親也因此而死,他潛伏京師,用盡心力,想要報仇。
而今仇報了。而報了很多,連文壇大宗師方孝孺都因為這一件事情死了。
楊溥心中反而空蕩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