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孝孺這個人在私德上根本沒有什麼罪過,簡直能用完人來形容,只有一個妻子在身邊。身邊家人也不多。雖然不是太節儉,但也絕不奢侈。
從私德上抓不住把柄。
丁顯很想搞出一些問題,比如方孝孺本人,或者家人做過什麼死罪的事情。直接搬出來,伸張正義也就行了。也就不用如此費心思量了。
很多大人物都是這樣處死的。
所罰非所罪。
丁顯只能想辦法給方孝孺弄一個死罪。雖然大不敬這樣罪名,弄死方孝孺是可以的。但是朱允炆不覺得方孝孺該死的話,這事情就透過不了。
丁顯只能出此下策了。
這一策的奧秘就在於。
方孝孺無法證明這一件事情不存在。
也不可能讓方孝孺有機會去證明。最少朱允炆不會的。他為了自己的尊嚴,這一件事情一定會封死的。
甚至會調查一清二楚。
而流言這種事情,恰恰是不可能調查清楚的。更何況,這一件事情丁顯一年前就已經開始佈局了。這麼長時間,已經更新了好幾個版本了。畢竟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,在這種事情上也是一樣的。..
與當初丁顯放出來的風聲,已經完全不一樣了。
而且在南京城腳下,有很多關於宮廷的各種流言,真要說起來,那簡直是說什麼的都有,丁顯甚至懷疑,即便他不放出去這樣的風聲,遲早也會有這樣的流言。
所以,這也是查不清楚的。
而且,丁顯也敢肯定,沒有人會將這樣的話報告給朱允炆。畢竟任何一個情報官也就是錦衣衛,在報告之前,都要思量一件事情,如果報上去了,上面要你查清楚,你該怎麼辦?
自古以來流言案,幾乎沒有查清楚的先例,查不清楚的話,當初舉報有功,也變成沒有功勞了。甚至還被上上下下排擠,這樣的事情,從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所有人都知道,就是上面人不知道。
這也是為什麼,很多案件,大案政治事件,都喜歡用下三路
搞事。因為簡直是太好用了。今日自然是丁顯出手了。
不過,丁顯現在不能立即去殺了方孝孺,他還要等。
等什麼?等朱允炆後悔。
這也是為了撇清自己的干係,畢竟,有些時候,是不需要證據的,對於朱允炆來說尤其是。而今朱允炆情緒上頭寫下來了,他必然會有情緒下頭的時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