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二章小案子
楊溥在政治上有非常敏銳的嗅覺。這種嗅覺更是讓他感受到朝廷風雨要來的氣氛。
這一點,就很了不起。朝廷上層很多人已經感覺到了。但是大部分朝廷中下層官員,還有很多老百姓,更不知道什麼事情要發生了。楊溥更是抓住了這個機會,寫了一封稿件,想辦法投降親近丁顯的官報。
楊溥這一段時間,自然沒有僅僅抄寫經書,更是想其他辦法賺錢,其中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給報社寫稿件。楊溥文學水平也是有的。他更是趁著這個機會,摸清楚這報社後面的情況。
楊溥的這一封稿件,可以說正合丁顯的心意。
這一封稿件轉了幾手,到了丁顯手中。
丁顯看過,不由大為高興。
因為楊溥這一篇稿件的核心問題,就是方孝孺廢棄祖制。
先指出朱元璋在田制上進行的種種努力,想盡辦法清丈田畝。但是朱允炆登基以來,以前清丈出來的田畝數量,開始減少。甚至有種種橫徵暴斂之舉。將他楊家的事情,以及他收集的其他案例一一列舉上去。
有司之罪也。更從各個方面說明這一件事情的問題,就是方孝孺身上。
方孝孺有意廢棄洪武舊制。
這是大逆不道。
丁顯為什麼高興。因為文字也是一種力量。
方孝孺的支援著們,大多是儒生,他們都是高舉敬天法祖的牌匾。楊溥用洪武皇帝壓他,讓他們無話可說。
不過,即便楊溥這一篇文章再好,但是僅僅是一篇文章。只是這一篇文章來得太是時候了。正是丁顯想要動手的時候。
如果在平日,這樣的文章根本不可能登上官報,楊溥想列舉的案例根本不可能登上去。而今丁顯卻唯恐不夠,更是讓下面告訴楊溥,讓他可以看刑部以及其他朝廷文件,重新修訂。
於是三日之後,這一篇文章,正式登上官報。
上朝之前,方孝孺已經看到了官報。他看得雙手發抖。
憤怒之極。
這種憤怒並不是衝楊溥而去的,也不是衝著丁顯而去的,更不是衝著朱允炆而去的。而是對於某些人自己的支持者而去的。
方孝孺內心之中悲憤之極,暗道:「他們就敢?他們怎麼敢啊?」
方孝孺從來對洪武制度不滿意,他覺得洪武知道應該放鬆一些。太嚴了。下面受不了。但是這種放鬆,並不是放他們橫徵暴斂,去殘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