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晉商
張友直說道:「大人,下官有一言。」
何夕說道:「說便是了。」
張友直說道:「運輸的辦法,下官不能解決,只能要下面用老辦法,之前軍糧能運輸到邊關,想來而今也是可以的,無非是耗費許多而已。」張友直說道這裡微微一頓,似乎在等何夕在消化他這一句話。
其實也沒有什麼可消化的。只是笨辦法而已。
耗損大卻未必不能辦。
不過,何夕也知道,張友直未必完全理解他所的運輸難題。
鍊鋼這東西,是規模越大越便宜,如果讓當地一點點修建出一個鍊鋼爐,太耗時間了,何夕想的直接運輸過去一臺,那東西可不是馬車能夠拉下來的。
運輸難題百倍於糧食。
只是這些具體的技術難題,給在座的人說也不大明白。或許葛天工在,葛天工是能夠明白的。
想到這裡何夕悠悠一嘆。
張友直似乎捕捉到了何夕的情緒,只是他有一些誤解,說道:「如果大人允許山西人主辦這個鋼鐵廠,不單單是造鋼鐵廠的錢不用擔心,連通鐵路的錢,也能分擔一二。甚至有利於朝廷拿下山西。」
何夕聽張友直這麼說,心中一愣,一個名詞從他腦海之中一躍而出。
那就是晉商。
而今的晉商甚至還是一個雛形。
晉商真正成型,是在幾十年好,從事鹽業而形成的。從此興旺好幾百年。雖然而今的晉商比起全盛時期的晉商,根本沒有辦法相比。但是晉商,不,山西商人還是相當有實力的。
這個實力底蘊就來源於,山西人商業上的天賦,也來源於元末戰亂之中,北方山西保全做多。破壞最少的,山西的積累比其他地方高,也就是理所當然了。
幾千萬兩,自然是拿不出來的。即便而今的山西大商人有一個算一個,全部去榨油,也沒有這麼多的油水。但是山西商人背後不僅僅是山西商人。
須知,山陝一體。在商業方面都是互通的。
這些人的關係網,也不需要全部用他們的錢。
反正鋼鐵聯合體,有多賺錢,大家都看得出來,甚至即便鋼鐵並不是多賺錢,很多人也看重鋼鐵業,無他,這是很多產業的源頭,鋼鐵業上一動,下面這個產業鏈都要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