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之,這些商稅一共有一千萬元上下。其實還有一些商稅由地方政府徵收,比如說之前說的門攤稅,也就是市稅,由地方政府徵收。
畢竟地方政府也是需要經費維繫的。
這就不算在朝廷經費之中了。
其次,就是另外一個大頭了。
那就是國企經營了。
銀行,鐵廠,馬廠,造船廠,機械廠,鐵路,等等,一系列產業,貢獻給大明朝廷的財政收入一共在六百萬元上下。不要小看,這個數字。要知道很多無形財賦根本沒有算。比如供應大軍火炮槍械等等,不過是記在賬上,每年銷賬而已。
如果將銷賬的數字也算上,超過一千萬兩妥妥的。而且是成本價。
如果對外銷售,裝備大軍的武器裝備價格翻上幾番都是沒有
問題的。
總計收入在兩千萬元左右。
但是收入多。開支也多。
其中軍隊開支。六十萬戰兵,年平均俸祿,二十元。總計開支一千二百萬元。這僅僅是人員開支,裝置開支可以隱下來,但是其他開支卻不能。所以,軍費支出一千五百萬元每年。
這還是不開戰的情況下。
這也是為什麼?河間一戰打下來,從洪武二十五年存下來的家底立即打空了。
皇室開支一百萬兩。
這對朱雄英來說,並不算多。皇宮的維護,他的一些私下開支,乃至於他個人對大臣對軍隊的賞賜,一些禮儀開支,都在其中。
這個錢是萬萬不省的。
剩下的就是政府開支了。四百萬兩,看似不少。但是實際上不多。
自從何夕改革之後,北京朝廷一支在加人。內閣加樞密院,部級的部門就有幾十個。而且每一個部門的工作都比南京六部的工作多。
人員費用在加上其他的費用。
四百萬兩,看似不少,其實勉強夠用。
這還沒有說最重要的費用,那就戰爭費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