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何夕在文章之中沒有具有說皇帝如何不神聖,他僅僅說皇帝如何神聖。那就是為百姓謀福祉。秉承民重君輕的態度。
皇帝是天子的時候,儒生們用天人感應來制衡皇帝。而今皇帝神聖性寄託於民重的時候,用來制衡皇帝就是民意了。
這裡面有太多可操作的地方了。
這個議會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去了。
而且有些事情,不用說的太明白。很多人都能看懂。
自然包括了朱雄英。
朱雄英看著這一篇文章,呼吸都急促了。
這一瞬間,他真有一些忍不住了。
他知道,這樣的文章此早要來。中世紀打破了宗教神聖性,才有後面的事情。而儒生們維護天子的神聖性,其實也不是維護天子,而是維護這個國家。
畢竟,一個大一統國家太難以維持了。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,朝廷早就分崩離析了。
但是總體上來說,
用天意來制衡皇帝,皇帝尚且能接受,有人是明白,所謂的天意不存在,不過是假借之而已。但是有很多人其實真以為有什麼天意。
總體上來說,上天其實並不怎麼發表意見。天意也是不好借的。
但是民意這東西,就太複雜了。
誰是民?誰的意?
而且民意這東西是能***縱的,如果用民意來制衡君權,只需製造一個民意就行了。對皇帝來說太不利了。底層邏輯上,削弱了皇帝的權力。
只是朱雄英能不答應嗎?
朱雄英很清楚,何夕在很多事情上是可以妥協的。比如很早就說明了,他最多擔任兩任首輔,他就退下來,也願意將權力交給朱雄英。
但是這一切前提是何夕要完成自己的改革。朱雄英接管到的權力,也不是封建君王的權力,而是一個資本主義皇室的權力。
這兩者的權力相差太大了。
朱雄英對今日有預期,但是即便再有預期,面對這樣的局面,也差點忍不住。朱雄英說道:「首輔看著辦吧。」
何夕自然也聽出來朱雄英語氣之中不滿。
何夕也想過用緩和一點的辦法,但是思來想去,是不可能的。
皇帝能對天下予取予奪,這本身就不符合社會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