命令蒲州社,以及所有國用建築社,全部停工,在天津集結。
這些建築工人最少有數萬人之多。何夕不知道他們上戰場。但是他們畢竟是工人,有一定的協作繼承,經過訓練之後,很容易成為士卒。讓他們代替後勤民夫。就能抽調更多計程車卒上戰場。
命令工業部下屬所有工廠,停止一切其他型別的生產,轉變轉為軍品。
併發布了軍隊採購名單,向所有私營企業採購。
這一次採購包括了成品與配件。成品有火炮,火銃,手榴彈,手銃,轉輪手銃。炮車,運輸車,水壺,軍裝,等等。還有零件,比如手榴彈的木柄。鐵殼。
在之前,何夕竭力讓戰爭不影響到北京與遼東的工業發展。
在去年到現在,雖然南邊打過幾仗,但是戰爭並沒有給北京帶來什麼影響。甚至從去年到現在,北京的工業產值一直增高。其中軍品固然有一定份額。但是份額並不大。
而今,幾乎所有能製造軍品的工廠必須生產軍品了。
北京與遼東向戰時經濟轉向。
何夕甚至給楊士奇無限印鈔的授權。
為了滿足後勤,在朝廷府庫花完之後,楊士奇可以直接開印。
何夕之所以這樣做。一方面是何夕從日本狠狠敲了一筆,而且今後日本將成為北京的原材料產地與殖民地。鈔票又多了一些支援的硬通貨。另外也很簡單。
正如何夕對朱雄英所講。
北京政權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了。
打贏了,無非是處理後遺症。何夕是有辦法的。
打輸了。更不用擔心了。這後遺症留給南京去處理。何夕何必為他們擔心。
更重要的是,何夕也完全沒有想到。南京在金融政策上反應遲鈍之極,一直到而今,北京印刷的鈔票,依然能在大明所有地方暢通無阻的使用。何夕之前印了不少。但是還是想要過維持鈔票價格的。
但是而今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原則了。
不過,何夕也放心楊士奇。楊士奇是一個謹慎人。他是知道輕重的。不到萬不得已,他是不會開啟海量印鈔的。其實,而今北京的財政還是比較健康的。有千萬元級別的結餘。
打這一戰,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。
何夕將楊士奇與楊震被何夕確定留在北京,他們兩人合力,維持北京局面。自己在處理完北京的事情,根本沒有等朱雄英御駕親征,就已經南下,他要先見見葉沈。
有的人死了,但沒有完全死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