瞿能聽了,又驚又喜,臉上神色變化數次,最後嘆息一聲,說道:“多謝大人抬舉,我看過靖江府的情況,如果要速戰速決的話,最少需要數萬士卒。這不是犬子能夠指揮得了的。”
瞿能自然願意為自己兒子爭取機會了。但是也要看是什麼樣的機會了。
這樣的機會,勞師遠征。勝算多少?瞿能也估算不出來。一旦敗了,很有可能匹馬不得北歸。
這也罷了。
瞿能作為將領,其實對生生死死也看慣了。他更在乎的是自己兒子能力。說實話,瞿能還很為自己兒子驕傲的。他兒子不是一個紈絝子弟。甚至可以說在同齡人之中也算出色了。
好好歷練一二,將來不敢說到他現在的高位,為一方總鎮,是非常有可能的。瞿能也知道,他登上樞密使之位,有各種原因的。是不可複製的巧合。
但是要他兒子一下子指揮幾萬大軍,瞿能自己都不安心。
他兒子戰死事小,將門的子弟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了。但是將數萬將士葬送到海外,那是全家吃不了兜著走的。
何夕說道:“瞿老將軍誤會了。這說的這幾萬將士,不是京營,也不是各地衛所軍。”
瞿能一愣,大明軍隊也就京營,地方衛所軍,其他的就沒有了。對,還有西南土司兵。但問題是,北京方面根本管不到西南土司去。既然不是京營也不是衛所,那是什麼兵馬?
瞿能說道:“大人的意思是?”
何夕說道:“是日本兵。準確來說是日本降兵。我準備從日本徵兵,大規模徵兵,特別是那些容易叛亂的地方徵兵。一部分到送到北京,作為工程兵,或者礦工,另外一部分,我想組織一支海軍陸戰營,由方乘風指揮大舉南下,打通南洋商道。”
何夕這樣做,一舉三得,為湘王等人穩定了日本局面,可以說釜底抽薪。畢竟日本人有什麼想法,也是要有人來施行的,人是社會性動物。之前巴黎暴亂。為什麼一斷網,就撲滅了。因為在網上這些人覺得自己是多數,他們的力量可以聯合起來,在現實之中,擁有更多力量的反而是巴黎警方了。
而今也是同樣的事情。
這些壯丁在日本,很有可能是潛在的反抗軍,但是被帶到了其他地方就不一樣了。當這些發現自己處於漢人多數的地方,只有冒出一點點想法,就會受到滅頂之災。絕大多數的日本人就會老老實實的。
也算是削弱了反抗力量。
這是其一。
而且何夕也是為了穩定日本局面。將來戰爭結束了。何夕也不會讓這些日本人回去了。高麗為什麼這麼平靜,那是因為藍玉大開殺戒,將高麗上層幾乎殺光了。還有高麗上下對立嚴重,幾乎一觸及發。
更有何夕大移民,大量高麗有生力量遷徙到了遼東,釜底抽薪之餘,也緩解了高麗人口壓力與社會矛盾,如此一來,高麗才很安穩。
何夕也是故技重施。
讓日本人在其他地方定居,比如南洋。他們會成為天然依附於漢人的群體,因為在南洋,日本人是少數的。他們只能靠著漢人活著,甚至時間長了。日本人也會自己覺得自己是漢人。
從而削弱日本本土的力量。
從中原將漢人遷徙到日本,從日本遷徙日本人到南洋,讓日本精英去中原,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。
這是其二。
前兩者都是長期的計劃。唯獨第三,卻是很現實的。
因為北方軍隊不熟悉水性。派北方軍隊渡海作戰,何夕等著吃敗仗吧。但是日本人似乎是一個例外,日本人有很多熟悉水性的,否則大名鼎鼎的倭寇從什麼地方來的。
而且何夕覺得,讓日本人在中國打仗,總是怪怪的。不讓他們上戰場吧,死的更多是大明子民,反而更多日本人活下來。,讓他們上戰場吧。縱然日本人殺中國人。更不要說,今後很多日本人立功,要不要提拔。這都是問題。
雖然何夕覺得,要公平的對待任何人,才能海納百川,但問題這些日本的忠誠是很有問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