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之內,兩被戰火。
京都原本的建築大多毀於戰火之中。
更不要說,剛剛又是一場大戰過後。戰火的氣息更加濃郁。在大街上的徵東軍將士們,嘴角還有一些笑意。這個冬季,徵東將軍過得不錯。
這建立在一場輝煌大勝上。
去年關東足利義持起兵。屢戰屢勝。傅忠卻按兵不動,天下人以為怯。卻將整個本州島都要陷入賊亂的時候,傅忠卻乘船進入瀨戶內海擊其後路,一戰而定。隨即席捲殘雲。幾乎在一個月之內。將叛軍趕回關東。更是長驅直入,兵臨江戶,奈何風雪早至。無奈退兵過冬。
如果冬天遲到十幾天。說不定日本戰事就沒有一個小尾巴了。
這個時候,傅忠才給部將解釋。
他說日本地形破碎,各地皆有大名。如果翻山越嶺。一處處的去攻打的話,勞心勞力不去說,更是曠日持久。中原大戰,正是英雄用武之地,怎麼能會在這裡耽擱時間。所以要仿造曹操破西涼之策。所謂足利義持,不過傀儡而已。沒有實權,權操於下也。各地大名聚集越多,紛爭就越大,或許其中一支兩支是敢戰之輩。但是聚集在一起,數十萬之眾,皆是烏合之眾。舉手可破之。
只可惜除惡務盡也。
如此一來,上下皆服。
以為神機妙算。
只是,傅忠卻沒有告訴下面人。他其實一直有兩個擔心,擔心是湘王為首的藩王,自行其是。不聽號令。第二個擔心,就是北京方面,會先發制人。對他們動手。
他拖延時間的原因,不僅僅是等日軍內部紛爭的分化,也是因為想等南京援軍。或者想做通幾個藩王的工作。只是可惜了,兩者都沒有做到。
局勢逼得傅忠不得不行險一擊。
他本意是將大軍聚集在日本,不過三五個月而已,就平定日本,以避免局面惡化。只是,他低估了各方面的因素。不知道是內部有人通風報信,或者日本真出了一二名將之姿。在戰鬥之中,傅忠屢屢陷入被動之中,雖然被傅忠一一破解,但是戰事不得不拖到了冬天。
而日本冬天下雪,也很厲害。
這種情況下,即便明軍保暖措施不錯。但為了降低非戰鬥傷亡,能不打仗,還是不要打仗的好。
局勢就不在傅忠的預料之下了。傅忠其實也想過將本部兵馬之中,分出來一支,撤回高麗去。只是他猶豫再三,覺得冬天並不是用兵之時。不僅僅是對他。也對於遼東,甚至,就冬天的極端天氣來說,東北很多地方,是要比日本發生的更多。畢竟,日本是在海中。海水本身就有影響氣溫。
日本不好打仗,遼東更不好行軍了。
傅忠這才存了一絲僥倖。他決定在開春之後,掃平日本再回軍不遲。
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。